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樊巍】“臺灣志愿兵加入烏軍,并在前線講述臺灣的處境,從而讓來自波蘭、美國、烏克蘭等國士兵自告奮勇高喊,若中國大陸攻臺就‘臺灣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的一篇報道采訪了多名自稱是加入烏軍,并在烏克蘭前線作戰的具有臺軍背景的“臺籍志愿兵”,講述他們“為何愿意奮不顧身投入俄烏戰事”。然而,來自兩岸的專家均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篇報道所展現的觀點不切實際:一方面有臺軍背景的人“沒種去”,另一方面認為西方軍事組織會以“感恩之心”來協防臺灣實在太幼稚。
臺退役將領:報道真實度存疑
《華盛頓郵報》這篇報道采訪了多位據稱來自臺灣的“志愿兵”,他們中有多人曾有臺軍背景,其中不乏有在臺軍特種部隊、法國外籍軍團以及臺軍“兩棲作戰部隊”——“蛙人”部隊中服役的履歷。報道稱,他們中有人在烏克蘭東部第一大城市哈爾科夫前線附近加入了烏軍巡邏隊,承擔炊事、運送補給及挖掘壕溝等工作。還有人被烏軍派往哈爾科夫參與村莊保衛戰。
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這些人繪聲繪色地分享了自己在烏克蘭作戰的經歷,有一名所謂的“臺籍志愿兵”宣稱,俄烏之間爆發沖突后,自己第一時間就趕到了烏克蘭戰場。另一個“臺籍志愿兵”則表示,自己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的提醒下躲過了俄軍的轟炸,自己的戰友則被炸死。自己從這段經歷中獲得的最重要的經驗是“在戰場上要有足夠的機敏,如果沒有這些經歷,就無法迅速作出反應。”
報道還透露,一名受訪的“臺籍志愿兵”估計,目前約有10名來自臺灣的人士在烏克蘭參加戰爭。
對于《華盛頓郵報》所“挖掘”出的所謂“臺籍志愿兵”,臺軍退役陸軍中將帥化民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這十名所謂的“臺籍志愿兵”的身份就存疑,他們可能只是海外的華人,是否真的來自臺灣,是否有在臺軍中服役的背景都值得高度懷疑。
“我個人認為臺灣的民眾,或者說有臺軍背景的臺灣人不太可能去烏克蘭參與這場戰爭。臺灣有這么有種的人,愿意為了錢去烏克蘭嗎?你敢去嗎?人家要你嗎?臺灣民眾和俄羅斯有什么仇?因此,無論從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考慮,都不太可能有‘臺籍志愿兵’的出現,所以我認為所謂十名‘臺籍志愿兵’的說法都是‘鬼扯’”帥化民稱。
臺灣學烏克蘭打巷戰?癡人說夢!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除了分享“臺籍志愿兵”的作戰經歷,還試圖將烏克蘭與中國臺灣強行類比,稱烏克蘭遭遇的困境對于臺灣而言是一個“啟示”,引發臺灣方面重新審視平民在軍事沖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凸顯了臺灣民眾對臺軍訓練質量的擔憂,根據臺灣的兵役制度,目前要求大多數適齡民眾在臺軍中服役4個月。
報道因此宣揚,對于這些“臺籍志愿兵”而言,“參與俄烏沖突是一個機會,可以將戰場經驗帶回家。”報道還援引臺灣專家的話稱:“俄烏沖突為臺軍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現代戰爭的機會。從與無人機結合使用火炮系統,到使用標槍和毒刺等便攜式導彈系統,這些烏克蘭戰場上的經驗肯定會有用。”一名“臺籍志愿兵”甚至表示,在臺灣,電子戰理念依舊讓位于傳統軍事理念,臺軍仍在推廣使用刺刀。自己則希望戰事結束后,回到臺灣開一個新兵訓練營,從烏克蘭請來一些“戰友”,教臺灣民眾如何武裝自己。
烏軍士兵拆包NLAW反坦克導彈
而在此前,民進黨當局政客已多次叫囂一旦兩岸爆發戰事,將做好“打城鎮化戰爭”的準備。臺媒報道稱,臺灣島內今年五月舉行的全年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軍事演習”——漢光系列演習就吸收“烏軍抗擊俄軍”的經驗,重點演練短兵交接的城鎮巷戰以及“不對稱戰爭”的模式。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甚至宣揚,“臺灣深受烏克蘭以小博大的堅毅精神鼓舞,將強化全民防衛與后備動員能力。”
帥化名認為,把“平民作為人質”,主張和解放軍打城鎮戰這種戰術思維的幕后黑手還是美國,但是在臺灣想要推行這種戰術很難,因為肯定會遭到島內許多人的強烈反對,“如果非要說俄烏沖突對臺灣有何啟示,最大的啟示就是城鎮作戰是臺灣不可承受之重。”
臺軍演習資料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帥化民分析稱,臺灣島四面環海,根本就不具備城鎮作戰的條件,“臺軍不像烏軍一樣,一旦戰事不利可以跑到烏克蘭西部,甚至還可以跑到波蘭,或者其他歐洲國家,臺軍能往哪跑?稍微懂軍事的人都不會贊成這種做法。”
此外,帥化民進一步提到,臺灣地區跟烏克蘭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是不一樣的,烏克蘭是聯合國承認的一個正式國家,臺灣則不然,“假若臺海爆發戰事,可能只有日本與美國有意愿去幫一點忙,問題是美日現在也幫不上忙了,美國在第一島鏈里面都沒有生存的空間,日本會傻到挺臺到底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一飛也認為,民進黨當局想學烏克蘭打巷戰的想法非常幼稚。與烏克蘭這種面積廣闊的半內陸國家所不同的是,臺灣島沒有任何戰略縱深,烏克蘭背靠歐洲,臺灣地區則四面環海,客觀條件則決定臺灣無法通過巷戰實現“以武拒統”。
但張一飛同時表示,不能否認民進黨當局確有發動巷戰將臺灣民眾作為“人質”的卑劣想法,但臺灣民眾一定不會愿意去參與這樣的戰爭。
“即便‘臺獨’勢力也明白,假如兩岸爆發戰事,大陸出動的必定是正義之師,正義之師的基本特征就是有道德底線,不會針對平民,但‘臺獨’勢力則可能會在違背平民意愿的情況下,驅使臺灣民眾上戰場,給大陸制造一個道德和軍事之間的兩難困境。” 張一飛稱。
以“志愿兵”形式“互幫互助”是一廂情愿
在《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還“設計”了一個情節:一名“臺籍志愿兵”在烏克蘭前線“講述臺灣的處境,從而讓來自波蘭、美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國的士兵自告奮勇直喊,若大陸武力攻臺‘我們將在臺灣見’。”另一名“臺籍志愿兵”甚至表示,“臺灣不能只當個巨嬰,哭喊要別人幫忙,自己卻不愿意幫別人。你若想要別人幫你,必須先伸出援手”“幫助烏克蘭就像為臺灣爭取時間。”
對于這篇報道所試圖營造的這種“臺籍志愿兵”與國外武裝人員“互幫互助”的場景。張一飛表示,如果民進黨當局也抱有這種幻想那就太幼稚了。暫且不論這些雇傭兵或者“志愿兵”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最基本的事實是西方國家從來不會以對等交換或是“感恩之心”去思考國際問題。
張一飛認為,假若臺海爆發戰事,臺灣也許會受到西方國家的“強烈關注”,但能夠兌現多少承諾值得懷疑。西方國家優先考慮的一定是“援臺”的性價比問題。從政治層面而言,全世界都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想要出兵協防臺灣首先就是出師無名。
此外,張一飛還認為,西方國家為了臺灣去“制裁”中國大陸,付出的成本,遠比制裁俄羅斯要大很多的。假若幫助“臺獨”勢力的造成的損失遠比放棄“臺獨”勢力造成的損失要多很多,那么西方國家為何要真心實意的幫助“臺獨”勢力呢?“因此我認為,因為臺灣‘幫助過烏克蘭’,所以就要反過來幫助臺灣,這完全是一些人一廂情愿的想法,從歷史到現實,這完全就不是西方國家的思維方式。”
離上一篇十個充滿智慧的網站,已經有一個多月。這一個月里面,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沒有看過的朋友,推薦先從上一篇看起,這樣或許會讓您瀏覽本文時,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我很討厭雞湯,但我卻用近似于雞湯的方式反雞湯,世上哪里來這么多雞湯,反而更多的是喪氣。所以這次收集到十個令我察覺到一絲絲喪氣的網站,在這個春意還沒盎然完的時候獻給大家,給大家拜個晚年。
不是無限的世界
上一篇文章里,說這世界無窮無盡,一度以為這網站真的可以看一下午,當泡好咖啡,悠閑的坐在陽臺的躺椅上準備開啟魔幻世界奇妙之旅時,發現這個場景已經出現過,世界是有盡頭的,不過這網站是循環的。
藝術夢
沒有藝術夢,但卻被逼著學過畫畫,學過吉他等等,即使勤學苦練多才多藝分光無限,還不如對牛彈琴開心,浪費了大把對酒當歌的唱出心中喜悅和轟轟烈烈的青春年華。
嗡嗡電影院
哈~這個能讓我聯想到,每一次看電影,要不然會有人在電影開始后進場,要不然會有前排觀眾拿出手機拍照,要不然會有人聊天打電話,要不然會有人踢到我椅子,要不然四個要不然都會有。
想要改變
想要改變世界?就必須先改變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如何,反正你現在只能改變網站顏色變化的速度。
學攝影
現在網絡的風氣好差呀,無良媒體都愛用聳人聽聞或軟色情或謠言來騙取用戶的點擊量,說好的攝影大神大法師呢?連個 RGB 直方圖都講不清。
愛情的顏色
愛情這東西,沒道理的。就像這個網站,你永遠不知道你下一次點進去,網站的顏色會是什么。
反正我是聽不出來 320 kbps 和 128 kbps 的區別
下載歌曲時,總想高音質,以為很精致,其實都不知,kbps。
兩步認證
隱私是個好東西,不過很多人不重視。安全是個好東西,不過很多人不在乎。兩步認證是個好東西,不過登陸賬號的時候有點麻煩。
喪到極致
想看這個網站,需要安裝會這個讓你電腦在某些時刻感到不適的 Flash,當安裝好這個我所說的糟糕透頂的東西時,會發現這個網站也就那樣。
悲劇人魚
其實寫到這里,覺得生活的喪氣也就那些,有些還算有趣。都說喜劇是建立在一個悲劇內核之上,所以這道悲劇人魚獻給大家。
(歡迎分享到社交網絡。但全文轉載前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文字,禁止商業使用,并且必須注明來自原創作者 okdujinke,及附上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