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次為大家分享一組海賊王插畫,它們來自推特畫手feriowind(twi:feriowind)。
這張喬巴有一點森林公主里的馴鹿的感覺了,不過看起來要更加恐怖一點。
這張羅的面目有點猙獰,有著十足的反派感,手里還拿著不知道是誰的心臟,整張圖都體現了羅的惡與恨。
下面這張特別可愛,是月獅化的貝波,上面還藏了一個慌張的羅,他看起來有點擔心貝波控制不住自己。其實貝波還沒有在海賊王里月獅化過,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在之后的劇情里見一見呢。
德雷克的這張有一個替身使者,這是因為這位畫手老師除了是海賊王的粉絲以外,意識JOJO的粉絲。
大和這張挺有野性的,是她準備利用惡魔果實變身的模樣。這是海賊王990多話的劇情,也是大和是動物系能力者的一個石錘。
艾斯這張的畫風很成龍歷險記的感覺,不是很美型。
薩博這張比上面艾斯那張好一點,但也有些一言難盡。
下面這張里的路飛把手張開放在了耳朵后面,應該是在聆聽海浪的聲音吧,看起來十分自由。
羅賓曾用能力在路飛頭上長過手,偽裝成喬巴的鹿角。這次她又對羅用了同樣的招式,不過這次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笑顏開,至少羅看起來已經失去語言能力了。
最后這兩張就是橡膠果實的一組梗圖。
以上就是本次的全部內容,你喜歡feriowind老師的這組插畫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責編:OPiece地雷
編輯:OPiece飯人
圖: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轉載需經過本組織許可,否則必究!
華盛頓的國防規劃者夢想著一場與中國的沖突——但這是一場美國贏不了的沖突。
【文/馬爾科姆·凱尤內,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西方世界正處于單級的“巔峰時刻”。美國實力和主導地位被視作理所當然,在今天成為美國勁敵的國家——俄羅斯與中國——當時依然被幻想著將走上被西方經濟與政治秩序同化的道路。
因此,西方的國防規劃者僅僅設想了兩種未來將會采取的作戰方式。第一種情況,西方預測他們將會對所謂的“流氓國家”——比如朝鮮、利比亞與伊朗——發動短暫、劇烈且令人瞠目的高科技條件下的軍事干涉。第二種情況,西方將會參與“維和任務”,在全世界荒涼的角落里進行各種“反叛亂”作戰。這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給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帶去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的模式,它們一度被視作人類政治與社會發展的終極模式。在“后歷史終結”的時代,這就是西方視作理所當然的戰爭形式。
如今,這些美夢早已過時。更糟糕的是,在2023年,它們對西方集團來說不僅看上去愚蠢至極,甚至是自殺性的。烏克蘭沖突表明,工業時代的戰爭已經卷土重來。事實上,也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它們從未消失。沖突伊始,俄羅斯被嘲笑是“僅相當于比利時或荷蘭”的經濟體量。西方專家確信,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經濟體量無法承受一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他們堅信,俄羅斯人會很快用盡導彈,然后打光炮彈,到最后連子彈、手榴彈和工兵鏟都會耗盡。
俄烏沖突已持續超過500天,烏克蘭面臨的彈藥短缺令北約國家也焦頭爛額
在俄烏沖突持續超過500天后,事實恰恰相反。當談到戰爭的話題時,以未經調整美元計價的國內生產總值毫無意義,因為炮彈是由鋼鐵而非紙幣制成。因此,有鋼鐵工業和工廠但是沒錢的意義重大;有錢但沒有鋼鐵工業或火炮工廠的意義很小。最近有消息稱,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集束炸彈——一種備受爭議的武器,已被絕大多數北約國家禁用——這很能說明問題。倒不是出于道德層面的理由,而是這件事暴露出美國的窘迫:“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已經幾乎沒有常規彈藥能夠運往歐洲。”這還是在美國從庫存中掘地三尺,從每一個盟國搜羅彈藥之后的結果。
2017年,唐納德·特朗普宣稱中國是美國龐大的競爭對手,正在吃掉美國人的午餐,是真正的威脅。華盛頓對此的普遍反應是難以置信,甚至回以嘲笑。僅僅6年過后,討論即將與中國開戰已經成為國會兩黨打發時間的閑聊話題。越來越多的美國政客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戰爭爆發的時間也被一再拉近。華盛頓特區近來反復討論的名詞是“戴維森窗口”,一個以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菲利浦·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海軍上將命名的術語,他宣稱臺海最有可能在2027年爆發沖突。
如今,“戰爭狂熱”正在吞噬華盛頓。今年3月,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舉辦了一場對話,邀請到兩位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麥克·華爾茲(Mike Waltz)與來自科羅拉多州的民主黨眾議員杰森·克羅(Jason Crow)。在討論中,兩人都表現得仿佛與中國開戰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華爾茲聲稱,美國正在“與時間賽跑”。克羅則走得更遠:他公開主張美國取消關于在臺灣地區部署現役軍事人員數量的自我限制。
當然,克羅承認這對中國意味著的挑釁,但他依然聲稱,臺灣問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雙方都選擇了立場”。在西方,我們已經從無法想象超級大國間爆發沖突,到如今的美國國會兩黨越來越同意,試圖避免大國間戰爭是愚蠢且浪費時間的,因為戰爭不可避免。
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PPT稱: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
那么,大國沖突,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否會像華盛頓某些人設想的那樣發生呢?答案是否定的,但這并沒有看上去那樣令人慶幸。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終極的工業戰爭,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動員全部的生產力用于相互交戰。在美國參戰的高峰時期,沒有新的洗碗機或汽車型號問世:美國的全部工業產能都被用于摧毀軸心國戰爭機器。點唱機與打字機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M1卡賓槍;汽車制造商一夜之間變成坦克制造商。今天的西方國家再也不可能做到這些事情了。
以英國為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損失了超過1.5萬輛坦克。如今,英國只有不到250輛主戰坦克,其中約三分之一已經無法使用。由于英國無力制造新坦克(最后一家本土坦克工廠于2010年關閉),越來越多還能開動的坦克正面臨被“分食”的命運:從中拆卸零部件,分配到越來越少的能開動坦克中。《泰晤士報》根據“信息自由”申請了解到,2010年至2014年,英國國防部“處理”了43輛“挑戰者2”型坦克——該型坦克是英國裝甲部隊的主力——認定它們“不適用任何經濟性維修”。
英國是否還有能力參與華盛頓設想的大國沖突?當然可以,前提是沖突發生的地點距離英倫三島足夠近,而且所有參戰方都達成君子協定,承諾戰爭不能持續超過兩周。因為開戰兩周后,英國的彈藥儲備就會消耗殆盡。再也沒有點唱機與打字機工廠能夠轉換成軍工廠,也不可能招滿訓練有素的工人維持工廠運作。對今天的英國來說,恢復到二戰時期的作戰方式,如同重拾阿金庫爾戰役時所用的戰術與武器一樣不現實。問題倒不是英國在某種程度上遺忘了長弓的“技藝”(雖然在某些方面來說,這些技藝可能已經失傳),而在于英國經濟無力培養出數以萬計的(主要是威爾士人)、自幼開始練習射箭技藝的長弓手。
阿金庫爾戰役(1415年)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一次重要的以少勝多戰役 圖自:社交媒體
西方曾以為工業時代的戰爭已經逝去,卻遲遲沒有意識到他們自我強加的去工業化的真正影響。五角大樓在內部簡報中估計,今天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這種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相比之下,二戰時期,日本與美國造船能力的差距“僅僅”是十到二十倍,且有利于美國。美國正確地意識到,這種生產力的巨大差距是雙方力量對比失衡且無法克服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人認為,就算造艦能力處于劣勢,美國依然愿意與中國開戰,并能憑借贏得過去的工業戰爭所用的戰術與工具來戰勝中國,那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今天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一旦某個國家去工業化,就不再有能力參與工業時代的戰爭——意味著生產與損失數以萬計的坦克、飛機和裝甲車,消耗數以億計的炮彈。這并不是說戰爭不再可能發生:在人們的記憶中,非洲中部地區發生過眾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但有算得上工業時代的戰爭嗎?沒有,它們只屬于那些擁有大規模工業基礎的國家。西方國家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重建工業基礎,回到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他們花了超過一代人的時間去工業化,實現再工業化恐怕需要同樣長的時間,如果真的能夠實現的話。
所有戰爭都發生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我們不可能指望未來還會有威爾士長弓手勇敢地射倒象征貴族之花的法國騎士,同樣地,美國建造數千艘“自由戰艦”、數萬架軍機并將它們投入太平洋戰區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發生。在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已經不存在爆發那種規模戰爭的物質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會意識到這個事實的本來面目:它既是一個偉大且必需的祝福,也是一場真正可怕的災難。
(原文于8月1日發表在英國“新政治家”網站,原標題為:“西方不再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The West can no longer make war.)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