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舊日本海軍有一艘特別的艦船,貌不驚人,武備孱弱,卻能左右官兵的士氣,它就是日本海軍的海上美食工廠——"間宮"號給糧艦。該艦生產的"間宮羊羹"等美食被各級官兵拼命爭搶,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表面上人禽無害的"間宮"號,卻還有一個隱藏得很深的重要任務。
1、聯合艦隊的"重點保護對象"
日俄戰爭后,隨著日本海軍行動范圍不斷向遠洋擴展,原有的臨時征用民用船作為補給船只的做法顯然跟不上海軍的需求。"不吃飽哪有力氣打仗",在海軍內部日益高漲的呼聲下,1923年度造艦計劃批準建造一艘專用給糧艦,所用經費為原八八艦隊計劃批準的能登呂型給油艦的預算。于是,1924年7月15日,"間宮"號在神戶川崎造船廠竣工,次年即編入聯合艦隊。
▇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的給糧艦"間宮"號,在海軍官兵當中擁有最高人氣。
按照日本人的分類,"間宮"號并非軍艦,而屬于特務艦種的運輸艦,也常常被稱為給糧艦。正如其字面之意,"間宮"號是一艘糧食補給艦,它的基本排水量為15000噸,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用給糧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給艦糧。1941年12月5日,日本海軍第二艘給糧艦"伊良湖"號竣工,但后者的噸位比"間宮"號小不少。一直以來,日本海軍為人詬病輕視補給,其實不然,他們不過受到預算的限制,即使在有限的條件下也盡可能做好補給方面的工作。
▇ "間宮"號的主計兵正在包裝制好的羊羹。
舊日本海軍的給糧艦"間宮"號在外觀上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船體中央直立的單根煙囪,每每看到這根煙囪,駐泊海外錨地的艦隊官兵立刻坐不住了。他們知道,"間宮"號不僅帶來了新鮮的糧食,還帶來了羊羹、豆餡糯米餅、包子等平時輕易吃不到的"嗜好品"。待"間宮"號一停穩,各艦負責糧食的主計軍官便爭先恐后的乘小艇駛來,各種小艇將"間宮"號團團圍住,就像粉絲圍住耀眼的明星那樣。由于"嗜好品"限量供應,各艦都希望爭取更多,而如何爭取全在于各艦的主計軍官各顯神通,由此可見承載著全體乘員期待的主計軍官之責任不可謂不重。
▇現代復刻的"間宮"紅豆糯米餅。雖然"間宮"號沉沒已久,但其美食已深入人心。
"間宮"號的外觀與貨船相差無幾,作為自衛的武器也只是象征性地存在,實在弱得讓人心里沒底。鑒于該艦的重要作用,因而成為聯合艦隊的"重點保護對象"。雖然"間宮"號速度慢又常常單獨行動,不過其航行路線或護衛力量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該艦進入錨地的話,也會被分到最安全的地方,附近的艦隊和海岸炮臺的對空、對潛警戒比其他時候更緊張。
2、"間宮"號的存在即是士氣的根源!
"間宮"號的補給能力可以說非常出色,物資裝載量巨大,船身內的倉庫、冷凍冷藏庫可以保存18000人3周的糧食!艦上食品加工設備完善,有多個廚房,眾多技術一流的軍隊專職廚師和主計兵在其間忙碌穿梭,宛如一個海上浮動的美食工廠。它能生產諸多美食,從冰激凌、波子汽水、羊羹等海軍將士的"嗜好品"到蒟蒻、豆腐、油炸食物、面筋等,全是海外難以獲得的美味加工食品。據說"間宮"號一日能生產1噸長方形面包、4500個羊羹、14000瓶波子汽水和5萬個豆餡糯米餅等。
▇著名的"間宮"羊羹(現代復刻版)。
雖然"間宮"號生產的食品數量巨大,但味道卻絲毫沒有因為數量多而有所"打折"。據說"間宮冰激凌"可以媲美銀座資生堂PARLOUR 餐廳和Colombin法式點心店提供的冰激凌。最負盛名的"間宮羊羹"比一塊紅磚還大,二戰爆發后砂糖、紅豆等物資緊缺,但它的味道依舊一點不變,人氣和價格遠勝于國內的羊羹名店(比如同時期的"虎屋"羊羹)。無怪乎每次"間宮"號的到來,各艦的主計軍官定要拼個你死我活。
▇"間宮"號也具有生產冰激凌的能力,據說抹茶味的最受歡迎。
由于"間宮"號是按照商船的樣式設計,船體內的士官艙相當寬闊,駐泊海外的軍官常常選擇在"間宮"上召開軍官同窗聚會。該艦甚至還設有洗衣店、理發店等,功能不亞于一座移動的海軍基地。日本著名作家阿川弘之也曾是一名海軍軍官,他在其著書《軍艦長門的生涯》中曾提到過,若將"長門"號比作聯合艦隊的象征,那么"間宮"號就是聯合艦隊的偶像。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間宮"號在日本海軍的人氣之高,說其是聯合艦隊士氣之源也不為過。
▇世界聞名的波子汽水,"間宮"號的產品之一。
3、"偶像"背后隱藏的另一面
如無例外,"間宮"號這類執行補給任務的艦長通常由即將退休的大佐級軍官擔任。但是,"間宮"號的多位艦長都由通信方面的專家擔任,這背后似乎隱藏著"偶像"的另一面。
從給糧艦的性質來說,"間宮"號上的設備安裝本不需要過多的技術含量,它在戰場上的行動目的也相對比較單純,以補充給養為主。然而在日本海軍一貫的"一艦多用"思想指導下,"間宮"號除了主要職能之外,還搭載了專門的通信設備,扛起了"無線監查艦"的任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間宮"號的通信設備并非用于竊聽敵艦的通信,而是為了監聽日本海軍內部的通信往來。
所謂"無線監查"就是秘密監聽各艦的通信狀況,發現及檢舉在通信上存在不合適的發信及無效發信的艦只,同時通過計測應答與發信時間來測定通信技術。因此,艦隊司令部通信相關的"萬事通"(特指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事情的人)看到"間宮"號到來時,心里既高興又擔心。已經遭到檢舉的艦只,軍官們在享受了"間宮羊羹"之后,也逃不開被叫到艦隊司令部遭受痛斥一頓的命運。正是托"間宮"號的福,這些軍官們能夠體驗一把上一秒天堂一下秒地獄的經歷。
▇"間宮"號安裝有專門的通信設備,用于秘密監聽日本海軍內部的通訊往來。
1944年12月20日夜,美國海軍潛艇"海獅II"號(Sealion II,SS-315)發現了航行中的"間宮"號,其時它正由西貢向馬尼拉運送糧食的途中。"海獅II"號向它發射了魚雷,最終在21日凌晨,"間宮"號沒入海底,終于結束了20年忙碌的生涯。冬季的大海極其寒冷,這艘基本海軍最受歡迎的軍艦上最終只有6人幸存下來。
▇攝于戰后1956年的美國海軍"海獅II"號潛艇。
"間宮"號沉沒時已臨近1945年的新年,這個消息對聯合艦隊的士氣給予了嚴重打擊。擊沉"間宮"號的"海獅II"號潛艇同時也是"金剛"號戰列艦的終結者,它在整整一個月前的11月21日也是用魚雷擊沉了后者。鑒于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戰局已無力回天,當時"間宮"號沉沒產生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金剛"號,由此也可見這艘傳奇補給艦的歷史地位。
▇現代復刻的"間宮"羊羹依舊是極受歡迎的暢銷食品,由此可見"間宮"號的歷史影響力。
來源:中國國防報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近日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受益于改革轉型和高質量演訓活動,2012年以來,俄軍戰斗力提升1倍以上,使俄軍得以在軍事威脅上升形勢下維持與北約的戰略均勢。有分析稱,紹伊古的講話對當前俄聯邦武裝力量應對現代戰爭的能力進行了盤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新面貌”改革以來、特別是經歷兩場局部戰爭后,俄軍整體作戰實力實現大幅躍升。
打造新型指揮體系
新型作戰指揮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俄軍戰力成倍躍升的重要體現。其中,創立于2014年、擁有先進裝備和全新架構、下設多個層級的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已成為具有俄式特色的最高指揮樞紐,被視為對接戰場的“戰爭之屋”。
2014年至2016年,俄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打破原中央指揮所的傳統編組,按職能任務統一重組,設立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作戰指揮中心和日常行動指揮中心,并籌建部分區域防御指揮中心。2017年以來,俄軍將指揮鏈不斷向末端延伸,完善集團軍乃至戰術級指揮所建設,如2018年7月,為應對北極方向面臨的安全威脅,在北方艦隊設立第45空防集團軍區域防御指揮中心。紹伊古把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的組建和運轉稱為“俄軍成立以來最大的創新成果”。
該型指揮體系徹底理順了俄軍軍政軍令間關系,形成“防御指揮中心-軍區/軍兵種-集團軍(艦隊)”的部隊管理體制和“防御指揮中心-戰役方向司令部-戰役兵團”的作戰指揮體制,區分明確又相互關聯,有助于戰斗力提升。西方智庫評估,俄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將俄軍指揮層的決策周期縮短2/3左右,軍事行動效率提升約40%。
俄媒稱,新型指揮體系實現了“決策-打擊”的快速聯接,對于打贏現代戰爭和處置突發情況意義重大。在敘利亞戰場,這種指揮體系表現出明顯優勢,實現了戰場資源的高效利用。此外,不斷下延的指揮鏈也有助提升戰術打擊單元的響應能力,比如,“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系統已接入指揮中心,可在1分鐘內完成攻擊準備,效率較7年前提高90%以上;戰略核力量指令可在10秒內傳至擔負相關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等一線單元,戰略威懾和制衡能力大幅提升。
調整力量結構布局
在打造和完善作戰指揮體系的同時,俄軍還根據實際效果和建設需要,在部隊層面對力量結構進行重新布局,主要是對“新面貌”改革過程中部分過激舉措進行調整,創建對接現代戰場的新型作戰部隊。
針對此前陸軍全面“師改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俄軍逐步恢復部分作戰師的組建工作,比如,在西部、南部和中部軍區組建7個作戰師,包括2個坦克師和5個摩步師,采用嶄新編成,融入無人機和電子對抗等力量。今年年底,將有另外3個摩步師進入俄軍序列。空天軍恢復部分基地,新建20多座機場,其中12座處于“高度戰備狀態”,克里米亞、北極和南千島群島等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順利推進。海軍從2016年起,通過在各艦隊“嵌”入步兵統合海軍陸戰旅與其他海軍岸防力量,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俄軍還緊跟現代戰爭形態,籌建新型作戰力量。如在北方艦隊組建師級編制的“深水部隊”,下設3至5個潛航器大隊,實現“水下技術優勢向作戰優勢的轉換”;空降兵打造直升機空降突擊排,大幅提升戰場快反能力,為俄軍執行復雜軍事任務提供更多選項;在近40所院校和研究所設置軍事教研室,并在各軍種組建“科技連”。
紹伊古就裝備建設情況進行總結時表示,目前聯邦武裝力量裝備完好率保持在94%左右,今年年底前,部隊現代化武器和技術裝備配備率將達到70%,戰略核力量現代化武器占比達到87%。
提升戰場對抗能力
俄軍將戰場對抗能力作為衡量戰備狀態的重要指標,2012年以來,圍繞訓練與實戰兩個層面進行戰斗力培塑。
其中,跨軍種訓練強度逐年增長10%至16%,對抗性演習數量逐年增長8%至14%,陸軍機動作戰能力和空天軍防空火力毀傷能力較2012年提升50%以上。“東部”“高加索”等戰略戰役演習和“雷霆”系列核演習趨于常態,俄軍應對大規模軍事沖突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檢驗。俄國防部自2015年開始研究信息戰場仿真環境,模擬太空、空中、地面和海上戰場環境,創設戰略、戰役和戰術層級虛擬作戰空間,推動指揮效率和實戰能力大幅提升。
俄十分重視信息戰場建設,2012年以來完成100多顆軍用衛星更新工作,天基預警、導航、通信系統初具規模,部署“沃羅涅日”等數百座各譜系雷達,戰場“透明度”發生根本性改變。
俄將敘利亞戰場作為轉型建設的“磨刀石”。通過人員輪換任職,使各級指揮官積累了戰場指揮、各兵種協同作戰等實戰經驗。2018年起,俄開始組織軍事科研單位赴敘利亞學習,并將獲得的經驗教訓列入軍事院校教學大綱。俄大量新型武器在敘反恐戰場進行了實戰檢驗,包括蘇-57戰機、“天王星-6”機器人等。俄軍表現贏得國內民眾認可,統計數據顯示,92%的俄羅斯人給予軍隊積極評價。(李錫寧 劉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