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車e族發票,以及車e族改成什么app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解讀《車輛購置稅》法:7月前買車的車主,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因為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最近的汽車市場可謂是“風起云涌”,雜音繞耳。六月以來,我們就時常看到汽車經銷商和部分汽車自媒體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販賣焦慮,他們往往用最具煽動性的語言“恐嚇”大家:購置稅要上漲啦!再不買車就遲了哦!
這樣的言論一多,一些仍在觀望的消費者們自然難以淡定。不想草率購車,又怕真應了輿論帶的節奏,等來等去等到一輪汽車購置稅上漲可怎么辦?實在是不知道要不要繼續觀望下去。
而有心的車友們可能知道,就在上月28號,財政部又下達了一份《關于繼續執行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5號)。這份公告一出,網絡上迅速出現了一派與之前的觀點截然相反的聲音,聲稱7月1日汽車購置稅調整后,消費者購車實際支出的購置稅其實會更低!
兩政并行,眾說紛紜,簡直令人頭大。一個汽車購置稅,竟是比高數還難算了!
如今七月已至,新稅法正式開始實施,之前的一切猜測也都塵埃落定。再回過頭看七月前購車的車主們,到底是“賺”是“虧”?而如果今后想購車,是不是真的要比以前多繳納千元到萬元的車輛購置稅呢?
我們先來看看新稅法的原文是如何描述的:
劃重點,這一段就是新稅法中最大的變化了!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是好是壞?我們來與舊的車輛購置稅條例比較一下~
新稅法執行前,消費者購買汽車時,大部分車輛以低于廠家指導價的實際價格交易,但繳稅時卻按實際指導價格計算稅費。
新稅法執行后,消費者購買車輛應扣稅款,將取決于實際支付金額,也就是俗稱的“裸車成交價”。
一句話總結: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個重大利好!知道了這個前提條件,我們再往下看:
Tako重點標記的部分,明確了車輛購置稅的計算方式,規定法定稅率為10%。
為了讓大家看的明白,我們拿一張機動車發票來算:
黃色框:裸車成交價
綠色框:增值稅額
紅色框:不含稅價
用以上發票作為參考,計算公式如下:
裸車成交價=不含稅價+增值稅額
60900=53893.81+7006.19
增值稅額=不含稅價×13%
7006.19=53893.81×0.13
也就是說,不含稅價=裸車成交價÷(1+13%)
53893.81=60900/1.13
也就是說,車輛購置稅=裸車成交價÷(1+13%)×10%
即,這倆車的車輛購置稅,等于60900÷(1+13%)×10%,最終等于5389.38元!
……
……
Tako老師,我還不明白怎么辦?!
沒關系!一個例子說不明白,我們再以官方指導價為14.98萬、裸車成交價為12.49萬元的廣汽三菱勁炫舉例,直觀的感受一下新稅法實行前后的稅費差距:
老政策下,車輛購置稅=14.98萬÷(1+13%)×10%=13257元
新政策下,車輛購置稅=12.48萬÷(1+13%)×10%=11044元
看看,新稅法下,廣汽三菱勁炫這款車的車輛購置稅節省了2213元哦!
所以呀,那些購置稅上漲的傳聞都是假的,純屬誤導消費者!Tako作為汽車行業從業者,不是不理解汽車行業銷售人員的艱難,但這不能成為危言聳聽、販賣焦慮的理由哦!
再說到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5號文件《關于繼續執行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前面Tako提到,在這份文件出臺后,有人因此認定7月1日后消費者購車實際支出的購置稅會更便宜。
經過上面的分析計算,也不能說人家得出的結論不對,確實是便宜了沒錯呀。但他們還是弄錯了因果。我們來看看這份文件又說了什么吧:
你看,這則公告其實就是一條繼續免征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的通知。(新能源汽車:合著你們算了半天數學問題,跟我無關是不是?)
現在,關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大家都弄明白了嗎?
卡車電子后視鏡獲批,好處很多價格昂貴,你會加裝嗎?
近日,標準號為 GB 15084-2022 的國家標準《機動車輛 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全》于 2022 年 12 月 29 日發布,據悉,新標準一大亮點便是規定了機動車從此可以取消傳統光學后視鏡,合法安裝電子后視鏡。而這項標準將于 2023 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
由此可見,加裝電子后視鏡或將成為發展趨勢,商用車也定在其中。而這項配置到底是高科技還是搞噱頭?對于卡友來說,用處大不大,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電子后視鏡優點所謂的“電子后視鏡”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將裝置在車外的攝像頭捕捉到的畫面實時傳輸給裝置在車內的顯示屏,從而達到輔助駕駛的目的。
相比傳統光學原理后視鏡,卡車e族總結以下三個優點:
1.視野盲區小:傳統光學原理后視鏡所反射的曲率形狀和大小都有限,駕駛員存在較大的視野盲區,但電子后視鏡不同,因為外置的攝像頭可以轉換不同角度,駕駛員所獲得的視野范圍也就更大。
2.受環境影響小:傳統光學原理后視鏡在夜晚以及極端天氣如雨雪霧天受影響較大,暗處路況視野模糊,而電子后視鏡可以通過弱光補償算法,可以提高暗處的亮度,駕駛員能夠看到更多細節,尤其是卡車司機經常要在夜晚駕駛,這項功能可以大幅提升行程安全性,另外在雨雪霧天氣,攝像頭也比普通的鏡面能夠捕捉更多的光譜,駕駛員看得也就更清楚。
3.風阻更低:我們知道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絕大部分動力都在對抗風阻,傳統后視鏡體積更大,風阻也就更高。電子后視鏡的外置攝像頭體積更小,風阻相對來說也就更低,優勢不言而喻,裝載電子后視鏡的汽車的燃油損耗會更低。
電子后視鏡缺點相比于私家車駕駛員,卡車司機因為工作原因,所運輸的路況復雜,天氣多變,燃油損費也更高。通過以上優點,電子后視鏡的普及對于卡友來說,倒是好事,但這項配置,也不是全然沒有缺點,我們也來羅列一下。
1.成本更高:目前乘用車上部分選裝價格在1萬6千塊左右,在卡車上安全,價格也不會太低,無形中增添卡友行車負擔,而且一旦損壞,維修費用也很昂貴。
2.畫面延遲卡頓問題:在乘用車的安裝經驗上來看,這種問題的確出現過,要知道車內畫面延遲哪怕1秒,車外的狀況已經很有可能大變樣,這個潛在風險不知道何時才能徹底解決。
3.會不會刮到障礙物:卡車比乘用車更高些,如果在行駛過程中不小心刮到樹枝一類,會不會影響視線,甚至造成損壞?這同樣是卡友們所擔心的問題。
綜上所述,電子后視鏡這項高科技配置,優劣勢明顯。但任何標準的獲批可能都代表一種未來趨勢,目前商用車的發展趨勢是智能化、自動化。據卡車e族所知,目前奔馳阿克托斯早已安裝這項設備,帶給駕駛員便捷安全的駕駛體驗。
當然,可能也會有卡友擔心,這項配置會不會像北斗記錄儀那樣最終成為強制安裝。卡車e族認為,北斗記錄儀有定位、監控駕駛員行為的重大作用,電子后視鏡只是將體驗感升級,不太可能強制安裝。而且隨著供應鏈的日趨完善,電子后視鏡的成本價格說不定會有所降低,電子后視鏡在商用車上的普及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卡友們,你們期待嗎?
愛馳汽車數字伙伴APP成立一周年 攜多重好禮回饋用戶
邁入汽車2.0時代,智能化、電動化在重新定義汽車,愛馳以用戶第一性原理為企業底層邏輯,洞悉時代特點,著手解決用戶痛點,以科技帶來全新的用車體驗。6月11日,愛馳汽車數字伙伴APP成立一周年,從誕生到成長,在用戶的見證和陪伴下,歷經多次改版與優化,致力于為用戶帶來更加完善的產品和服務。為感謝用戶共同走過的這一年,愛馳汽車推出APP周年慶之“車主關懷福利”和”口令紅包”活動,寵粉福利不間斷。
APP作為連接車企與用戶在車輛全生命周期互動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車企APP的功能主要聚焦于維修保養預約,道路救援、違章查詢等服務上,即車企的本職工作。愛馳汽車構建了以數字伙伴-APP為載體,以用戶增長、用戶運營及用戶生活三大模塊組成的用戶發展管理架構,以用戶為核心重新定義出行。
全生命周期智能陪伴 愛馳APP打造線上參與平臺
愛馳APP作為直達用戶的觸點平臺,支持一鍵下單,提供服務、附件和車險等產品的購買,針對用車服務,用戶可自主選擇交易的時間和方式,全程透明化,將“服務黑匣子”變為“服務全透明”。
為解決用戶的出行痛點以及充電難題,以數字化賦能的愛馳APP,具備充電地圖查詢功能,出發前就能為你找好目的地空閑充電樁。同時,愛馳 APP可支持遠程控制和定時充電功能,大大提升用車充電的便利性。
愛馳汽車APP除了扮演工具和平臺的角色,實現買車以及用車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之外,還給用戶提供基于可適配于車輛的自定義語音、虛擬形象定制等功能,并通過人工智能將用戶的個性化基因轉化為產品特征,從而進化成為用戶的真正的專屬伙伴,讓你和愛車越來越有默契。
線上實力寵粉 打造線上線下零距離互動
圍繞愛馳用戶的生活軌跡,愛馳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具備愛馳獨有特色的生活混合業態,以用戶最舒適的場景化方式及生活中被賦予的各種人生角色,重新定義了人與車的品質生活。通過愛馳app,所有關注愛馳的用戶可以了解到愛馳的產品、品牌理念、服務、認識 “志同道合”的愛粉,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圈層文化。
與此同時,愛馳以APP為主陣地,打造全覆蓋的數字化智能化觸點,通過大數據平臺和線下渠道打造用戶與愛馳產生情感鏈接的1-1-4-0體系,體系由1個數據中臺、1個產品與服務交易APP平臺及4個數字化運營平臺構成,最終實現線上線下用戶0距離的體驗。
愛馳App集車控、社交、服務于一體,讓用戶一鍵實現選、購、充、用、換等相關環節體驗,使車主與更多用戶分享用車生活,從而打造一種全新的出行生活方式。在汽車智能化快速發展的當下,愛馳將在智能化方面不斷創新,為消費者帶來真切的用車體驗升級,未來也將進一步助力中國實現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