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慕大消失的船只,原來都到了這里是什么電影(死在百慕大)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在百慕大消失的船只,原來都到了這里是什么電影,以及死在百慕大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百慕大三角,虛構的奧秘

太平洋里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在半個多世紀里,他一直被冠以神秘的修飾詞,它就是百慕大三角。關于百慕大三角的傳說是這樣的:一千多人以及幾百條船上百架飛機在這片海域消失了,沒留下一點蹤跡。

1929年一艘叫做卡羅a一迪瑞浩的船平穩的駛進,位于北美的北卡羅萊納港,可是當碼頭工人爬上船時,沒發現一個人影,而在廖望臺的火爐上正煮著一鍋熱氣騰騰的飯!

1945年12月海軍五架轟炸機在百慕大消失,此后人們以飛行19號為這場事故的代號,當天飛機起飛執行例行的巡邏使命,一個小時之后,其中一個飛行員報告出事了,聽到過幾次信號之后,一切歸于沉寂!

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儼然成為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但是這些離奇的充滿神秘色彩的事件真的存在嗎?在沒有科學依據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自從復仇者機群失蹤以來,有關百慕大三角的報道層出不窮,熱衷于此的作者不斷尋找佐證來支持這一海域神秘異常的說法,這些作者稱:百慕大三角比其他海域的失蹤率明顯要高出很多,而且所有失蹤都發生在百慕大三角范圍內或與其接近的海域,船只和飛機失蹤時的天氣很好,船只和飛機失蹤前都沒有發出求救信號,事故發生后也沒有何痕跡和線索。在三角區內有磁力使羅盤失靈。

對此,《百慕大三角揭秘》的作者勞倫斯.庫舍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天氣是三角區,船只,飛機失蹤的一個主要因素而三角區的支持者卻偏偏對天氣原因避而不談或者明明天氣十分惡劣不適合飛行或者海上航行他們卻故意說風和日麗,天氣很好,事實上有一半以上的失蹤案發生在壞天氣失蹤事件,多數集中暴風雪頻繁的冬季,顯然失蹤事件受到了天氣的影響。

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說法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神秘,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事實上有許多失蹤案是留有痕跡和線索的包括殘骸浮油以及失蹤前發出過求救信號。如美國海軍1968年5月22日失蹤的蝎子號核潛艇。已被發現沉沒于大西洋亞速爾群島以南400海里處3km深的海底美國海軍特里斯特號深潛器。曾到現場進行勘察并拍攝了殘骸照片,據調查人員分析,該潛艇是被自己發射的魚雷擊沉的,而在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事故中,蝎子號卻是另外一種結局。該潛艇奉命追蹤外星人的幽靈潛艇,最終成了外星人的俘虜。艇上官兵安在他們總有一天會被送回家。

支持“百慕大三角之謎”的作者稱,這一海域是羅盤異常區在這里羅盤不指向磁北而事實上羅盤在這里既指向磁北也指向北極一般來說地球的吃雞和地理級是不相吻合的,而在百慕大海域,北極和磁極卻是在同一直線上及磁偏角為零,這種情況對航海是有利的,因為在這里無需校正羅盤。

但是百慕大三角的信徒似乎對失蹤事件邏輯的解釋毫無興趣,他們更喜歡杜撰故事,制造懸念,歪曲事實,渲染秘,以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有些失蹤案甚至根本就是杜撰的,如有報道說1962年4月的一天,巴哈馬群島首府拿騷的機場控制塔。接到一架雙引擎飛機自30km外發來的電訊,要求指使降落,但無線電聯絡突然中斷,飛機也神秘失蹤,可是拿騷國際機場民航主任說:在那個時段我一直在機場工作,根本沒有所謂的雙引擎飛機發來電訊。

至于19飛行隊的神秘失蹤,也在45年后揭開了神秘面紗,1990年美國海洋考察。深探號在勞德代爾堡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五架復仇者飛機殘骸,根據殘骸上的編號,專家們確認那是當年失蹤的第19飛機中隊的飛機,在這一事實面前,有關百慕大三角的神話不攻自滅,隨著五架復仇者殘骸的發現,關于該事件的一些細節被披露出來。專家們經過分析發現5架飛機的失事泰勒上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出事的當天,他就把一些導航儀器遺忘在自己的宿舍里。致使機隊起飛后不久就迷航了。

45年后的調查表明,泰勒的飛行隊當時根本不在佛羅里達半島附近。而是在巴哈馬群島上空,由于泰勒對海面目標判斷錯誤,以及他自認為他的羅盤已失靈,嬰兒從那時起,他就不再相信羅盤上的指針,而是憑自己的感覺指揮飛行。這位跟著感覺走的軍官帶領的飛行中隊非常不幸地遇上了強勁的西北風,飛機被吹到了安德魯斯島以南的海域。他從座艙往下看時,請把這一地區誤認為是佛羅里達半島的南端,于是他向北座弧線飛行后接著再向東飛行,想以此從西面靠近基地。當時一個暴風的前鋒已經到達了那片海域,帶來了暴風驟雨。和幾十米高的海浪,但泰勒的感覺卻讓飛機降落在洶涌澎湃的海面上。造成了第19對飛行隊的神秘失蹤。

事后美國海軍調查人員得出結論:泰勒尚未對這一事故負有責任,飛機失蹤原因不明。美國海軍的這一仁慈之舉,無疑為后來那些大肆渲染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百慕大三角所發生的失蹤案。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那里是一個神秘的區域。答案很簡單,所有失蹤的船只,飛機都已沉入海底。遇難者死于爆炸,溺水和意外事故,多年來,有關百慕大三角的種種傳說,極大地滿足了云云眾生的好奇心。但事實是,他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奧秘。

世界未解之謎》騙了我們整個童年,我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前幾天看到一條微博,說我們癡迷了整個童年的那本《世界未解之謎》,許多都是造謠:

當時我的心情就和下面這條評論,以及給它點贊的一萬多個網友一樣:原來我一直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里?!

三觀都崩塌了,真的。這個事聽起來就跟霍格沃茨壓根不存在一樣,讓我君對這個世界一點一點失去興趣。

試問,當年哪一個孩子,不是因為看到這些未解之謎在向他們招手,才有了想要快快長大、探索世界的沖動?

百慕大三角的傳說都是當地旅游局的陰謀

《世界未解之謎》這本書的版本真的太多了,如果算上那些地攤上賣的盜版書,說它銷量僅次于《圣經》也不夸張。

但不管你買的是這個版本:

這個版本:

還是這個版本:

書里面最吸引人的一個未解之謎,永遠是百慕大三角之謎。這么多年過去了,對那幾個和它有關的恐怖傳聞,至今還記憶猶新:傳聞不管是輪船、飛機還是潛艇,任何現代交通工具到了這里,都會統統消失,上面的乘客也會人間蒸發;

同時還有傳聞說,經過這片海域就會經歷時空穿梭,出來后,手表上的時間會比其他地方慢幾個小時;而有的說法更夸張,說是有些在百慕大消失的人,十幾二十年后會再次出現,而他們的模樣一點也沒有變。一位士兵在百慕大失蹤后被發現,親人都說他失蹤了二十年了,而那位士兵卻說只是眨了一眼。據坊間統計,至今為止,百慕大共發生了300多起沉船事件,近百架飛機和2000多人在這個區域失蹤。

這地方如此神秘,以至于別的未解之謎都只能組合出道,只有它才擁有單飛出書的資格。

如果只是傳聞倒也罷了,關鍵是書上總會圖文并茂地給出一些例子,讓人很難不被說服。

百慕大三角,又稱“魔鬼三角區域”,是指由百慕大群島、美國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一個三角海域,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涉險經歷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著名航海家哥倫布。 1502年,哥倫布率領的遠洋船隊第四次遠航美洲,途經百慕大三角的時候,海面突然刮起狂風,幾乎不見天日。經驗豐富的哥倫布立即命令船員調轉方向,卻發現船上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最后歷經千難萬險,才僥幸得以脫身。事后,哥倫布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對這次遭遇做過這樣的描述:“當時,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兩眼看不見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后來這幾百年間,這個區域又發生過許多次類似的事件,這其中以美國海軍19號機隊事件最為著名。

1945年,美國海軍 19 號機隊中的 5 架轟炸機飛過了百慕大三角區上空。出發兩小時后,戰機的儀表盤開始失靈,機組人員因此迷失方向,最終5架戰機以及戰機上的14名飛行員,一起消失在這片神秘海域之中。更詭異的是,事后派去搜救的海軍水上飛機也離奇失蹤了。

而海軍的調查報告說因為“不明原因”引發意外,讓這個事件又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這些年來,無數科學愛好者以及熱衷于各種陰謀論的死宅,都試圖找到百慕大三角的成因。有人認為是地磁異常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有人還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假說;甚至還有人說,百慕大海底有外星人或者亞特蘭提斯人。而這些傳聞越傳越離譜,和幾個作家的文學創作脫不了干系。

1950年,美國記者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在《邁阿密先驅報》中,第一次把美國海軍 19 號機隊事件,和百慕大三角海域聯系起來。不過“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這個詞,是美國作家文森特·蓋迪斯(Vincent·Gaddis )的首創。

文森特·蓋迪斯和他的妻子

1964年,他在《大商船隊》雜志中,以“死亡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為題,發表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盡管沒有可靠的數據作為支撐,他還是一口咬定,這個地方海難發生的頻率,遠遠超過其他海域。看到讀者對這樣的文章非常買賬,其他的作家也就紛紛效仿,不斷添油加醋,炮制了不少類似的作品。

而實際上的美國海軍19號機隊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來BBC的一檔節目證實,事故的主要責任,在小隊隊長查爾斯·泰勒身上。

雖然他經驗豐富,但固執和馬虎是出了名的,之前已經兩次在太平洋上棄機被救,這次他又因為種種原因,判斷錯了方向,導致機隊偏離了航道,最后飛機燃料耗盡全部墜毀。其實,當初的調查報告早就指出了泰勒的失誤,不過在他母親的抗議下,才改成“不明原因”。而后來的搜救飛機失蹤,是因為飛機在惡劣氣候中發生空中爆炸而造成。

那么,百慕大三角地區發生的那些船難又怎么解釋呢?眾所周知,百慕大群島是一個火山島,周圍暗礁密布,加上這里天氣多變,所以偶爾會導致船難的發生。

但實際上,這個地方大部分時間都安全得很,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這里的事故率甚至比其他繁忙海域還要低。你們想啊,這么多船只經常來往于此,如果真有那么多事故發生,海洋保險公司早就破產了。百慕大群島不僅不危險,反而還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旅游勝地。

只不過,為了吸引更多好奇心旺盛且不怕死的游客,百慕大政府不但沒有澄清“死亡三角”的謠言,反而在旅行手冊中大肆宣傳。知道這個事實后,真是讓人憤怒:這和那些給旅游景點編各種傳說的導游有什么分別?!

破解完百慕大三角之謎,其他的未解之謎就更容易了。這些你深信不疑的未解之謎相當于《走近科學》前半集

如果你們看過《走近科學》就會知道,不管開始的故事有多離奇,只要你堅持到下半集,最后總有一個讓你感覺智商受到侮辱的解釋。

一棟死過人的單元樓,狗只要經過這里,都會發出凄厲的慘叫!——因為電線漏電,把狗電疼了。

一個人皮膚沒有任何傷口,但能用嘴從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吸出鮮血。——皮膚沒有問題,他牙齦出血了。

78歲老太離奇懷孕,老太和家人堅持認為這是菩薩送來的禮物!——CT報告顯示,老太的肚子變大是脂肪堆積,感受到的胎動其實是腸脹氣。

而這些世界未解之謎,比《走近科學》好不到哪里去,咱們挑幾個重點的來說說:

瑪雅水晶頭骨之謎。傳說共有13個水晶頭骨,里面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

1924年,一位英國考古學家17歲的女兒安娜·米歇爾—赫奇斯,在瑪雅城市盧班圖姆發現了其中的一個。按當時的說法,它的精致程度,即使用最現代的技術手段也無法達到。

2005年,大英帝國博物館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對水晶頭骨進行了鑒定,發現了現代機輪留下的干凈利落的弧線。看來解開宇宙生命之謎,還是得靠現代科技。

尼斯湖水怪之謎。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而第一張證明尼斯湖水怪存在的照片,拍攝于1934年。

這張廣為流傳的照片,是一名倫敦的外科醫生肯尼思·威爾遜拍的,數十年后被證實是惡作劇。后來也出現了很多張類似的證據,結果不是P的就是電影劇照。

至于那些真的聲稱自己看到了水怪的人,看到的可能只是鰻鱺。鰻鱺是一種體型細長的魚類。最小的只有5厘米,但最大的可以達到4米之長。

看來,從來不吃游客的水怪,不過是給尼斯湖掙英鎊的吉祥物而已。

埃及法老的詛咒之謎。關于金字塔的謠言實在太多了。有的說,金字塔建造難度太大,肯定是外星人建的;有的說,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億,正好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有的說,闖入金字塔的人必死,因為里面有埃及法老的詛咒;有的說,把肉放進塔里,永遠不會腐爛。

金字塔建造難度的確很大,但辦法總是有的,那么重的石頭靠人力當然無法運上去,但靠水的浮力就可以了。考古發現,金字塔的花崗巖采石場附近有溝渠,因此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水運。

至于第二個謠言,明顯是小學地理沒學好。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個橢圓,所以日地距離一直在變,難不成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也在變?

第三個謠言就更扯了,和前面的百慕大三角一樣,這也是作家的文學創作。英國一位埃及學家發現,法老詛咒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1828年倫敦的一場“木乃伊脫衣”表演,這場表演啟發了一位名叫韋布疑的女作家,于是她創作了小說《木乃伊》。和現在的新媒體亂相一樣,當時傳媒業快速發展之后,為了迎合讀者口味,又有更多這方面的小說被創作出來。這樣的套路居然能一直傳到21世紀,主頁君終于明白,為啥現在胡編亂造的公眾號這么多了。

至于最后一個傳聞,的確不是謠言,因為金字塔都在沙漠里,肉還沒來得及腐爛,就直接被風干了。

吞噬新娘的魔洞之謎。傳說埃及的勒比坦尼亞大街上有一個“魔洞”,在上世紀70年代里發生了幾起吸人的事件,而且吸的全都是年輕漂亮的姑娘。第一次新娘失蹤事件發生在1973年3月,新郎是職業攝影師阿克·沙德,妻子名叫梅麗柏。這對夫婦正在坦尼亞大街上散步,突然間路面上出現了一個不大的洞穴,把新娘梅麗柏吸了進去。警察為此挖掘現場,調查一年也一無所獲。

給兒童看這種暗黑故事真的合適嗎?

這個未解之謎,找了半天,的確沒找到解釋。不過你們想啊,這件事又發生在“未解之謎批發地”——埃及;而且上世紀70年代發生過幾次之后,就再也沒發生過了。

于是,不過可以大膽的解釋:魔洞消失不是因為它不好色了,而是因為現在路口都安裝了攝像頭,手機在晚上拍照也越來越清晰了。

現在要用這種把戲騙人,可沒以前那么容易了。

其實你們現在回憶一下那些記憶深刻的未解之謎,就會發現兩個規律:手機像素越高,神秘事件越少;許多未解之謎的發生地,都是一個旅游景點。

我們懷念的不只是這段時光還有我們失去的好奇心

一個梗再怎么好笑,解釋這個梗的過程,總是相當無聊。

同樣,一個未解之謎再怎么神秘,最后的真相往往非常無趣。

如果說,真相才是這個世界的底色,那么一個只涂抹了底色的世界,該多么灰暗啊。

所以,為了遠離灰暗,我們會在世界這塊大畫布上增添更多的色彩。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這些色彩就是擁有各種奇怪超能力的超級英雄、隨手可得的電子游戲、無所不能的網絡世界……這些東西,都寄托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想象力和探索欲。

而對于當年的80后、90后來說,可以寄托想象的色彩相對單調一些,《世界未解之謎》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和它有關的記憶,一點也不乏味。

男生們沉迷于這些故事給他們帶來的沖擊力,也慢慢在心里滋生了一些神秘主義和陰謀論傾向:

那些膽小的孩子,因此多了幾分對父母的依戀:

當然也有膽子大的,自動剔除了故事里恐怖的部分,只留下美好的記憶:

為什么明明真相如此無趣,但幾乎每一個人的回憶,都透露著難忘與不舍呢?也許就像這位網友說的,現實太不好玩了,神秘幻想真的很有意思。

如今,我們中的許多人都過上了996的生活,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我們明白了很多東西,也失去了許多不用費力就能得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