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前言抗日神劇向來在網上有很多爭議,因為粗糙的拍攝和雷人的劇情,讓觀眾有種被當“傻子”戲耍的感覺。
而且任誰也沒想到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竟然還能拍出“褲襠藏雷”“尿壺炸彈”等系列影視,這一段段匪夷所思的劇情,不禁讓網友感嘆到“日本鬼子在這種情況下能堅持八年,實在不容易”。
今天就讓我們扒一下那些隨意編造情節的“經典”下飯神劇。
01女子炸彈部隊2011年,一部以女人抗戰為題材的電視劇誕生,就類似如今的女子特戰隊一樣,這部劇可以說導演和編劇想象力都十分在線,先不討論她們著裝打扮有多現代,就光雷人劇情就夠狂炫三碗大米飯了。
劇中有次女子小隊正在執行任務,但是途中卻慘遭日本轟炸機,按正常了邏輯就應該像《長津湖》那樣在轟炸機即將到來的時候找掩體躲避轟炸。
可是人家導演偏不這樣做非要搞點奇招,要不然哪來的收視率。
就在即將被轟炸的時候隊長薛敏打算發揮隊伍能力,畢竟炸彈小隊肯定得用炸彈來解決,于是她們就決定在石頭堆里引爆炸彈,然后利用碎石擊毀轟炸機。
咱就是說這種想法應該算是藝高人膽大吧?
這部劇可以說完全給抗戰神化了,當年我們先輩憑借一腔熱血與敵人奮戰到底,哪怕實力懸殊也要保衛國家,如果真如劇中那么容易,我們也不用歷經14年才會勝利。
在我個人看來戰爭勝利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是抗戰真實歷史更值得銘記。
02向著炮火前進如果抗戰神劇有排名的話,那么這部劇絕對名列前茅,畢竟誰也想不到打仗還能背著沙發呀。
20011年,吳奇隆憑借《步步驚心》成功一炮而紅,隨即就有許多導演想在蹭一下他的熱度,于是《向著炮火前進》這部神劇就誕生了,劇情大致走向就是平民英雄雷子楓如何抗日的故事。
當然更有網友愿意稱它為,“吳奇隆穿越耍帥記”,因為全程都可以看見他梳著大背頭、穿著锃亮的皮鞋、騎著酷炸天的哈雷摩托,
看過的知道是拍抗戰劇,沒看過的還以為它是個時裝秀,以至于網友紛紛調侃他,一部劇到底得用多少瓶發膠才夠。
除了裝扮上有些許雷人,劇情方面更是槽點無數,就例如紅軍打仗拿著毛瑟98k,雷子楓打仗偏要拿加特林,如果他拿的是沖鋒槍也說得過去啊,想要耍帥能夠理解,但扭曲歷史事實就有點過分了。
其中戰場上的那把沙發,讓網友看得直呼內行,這妥妥把一部戰爭劇演成了偶像劇,此刻幸虧沒有出現霸道總裁情景,要不然各路網友高低得給吳奇隆罵上熱搜。
這些抗戰神劇早已忘了初衷,編劇和導演為了能在這條道脫穎而出真是下足了血本。
03孤島飛鷹作為資深的抗戰劇愛好者,必然會看亮劍雪豹等系列,當然其中更少不了“燕雙鷹系列”。
其中這個系列最扎眼的莫過于《孤島飛鷹》,因為不僅主角穿著帥氣,還有他的武功和槍法絕對堪稱高手中的高手。
就比如手持自帶跟蹤定位的雙槍,還有自動規避子彈的披風,最重要的是那把鬼子見了都投降的武士刀。
除了這些雷人的劇情,更奇葩的是編劇豪氣設定,但凡參加燕雙鷹民間組織的人,幾乎一水準暗黑系穿搭,甚至每個成員還都配備了重機槍和戰地越野車。
這波打扮下來妥妥充滿大俠風范,咱就是說除了抗戰劇只能靠雷人設定才能出圈嗎?
而且早些雖然會日語演員不多,但是也沒必要中文摻雜著蹩腳日語吧,劇中日本軍官全程只會“莫西莫西、嗨、八嘎”,除此之外再也聽不見有其他日語。
雖然影視劇本身就是觀眾茶余飯后的休閑方式,雖但也希望編劇能夠尊重影視和觀眾。
04神槍這部劇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子彈帶有追蹤功能,如果說主角是神槍手吧還勉強能接受,可是編劇卻把每個人都設定為神槍手,那就有點離了大譜了。
就比如劇中有一片段至今都讓觀眾意難平,你相信子彈會拐彎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當時看到軍官對屬下的講解任何讓子彈拐彎時,我整個人都陷入迷茫當中。
關鍵他還講的頭頭是道,并且還為這招取名為“槍斗術”,這編劇簡直就是把觀眾當成“傻子”戲耍,這不禁讓網友思考自己學的是不是正經物理,就算讓專家來了他也解釋不出什么名堂。
當然我可以適當理解為編劇是為了添加搞笑元素,但是作為狙擊戰為主的電視劇好歹專業點啊,先不說每個人槍法如神,但是也沒必要出現轉身躲子彈情形吧?
這部抗戰神劇竟然還會有狗血情感戲,不得不說這導演絕對是“全方面發展”選手,最終網友對它某瓣評價也是跌到了2.9分,而且這部作品竟然還拍出了系列,導演的膽子可想而知有多大。
05雷霆戰將抗日劇最著名的除了《雪豹》便就是《亮劍》了,所以當觀眾得知這部號稱“亮劍3”即將上映時,瞬間吸引來不少觀眾,完全屬于未播先火,結果卻沒想到剛播九集就被停播下架了。
其原因則是虛假篡改歷史,并且扭曲事情真相,除了這些網友同樣忍受不了,劇中的雷人劇情,一個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竟然拍出了青春偶像劇的感覺。
劇中無論張云龍飾演主角還是男女配角,個個都形象都太過于浮夸,一場戰爭下來竟然能保持發型不亂,這不禁讓網友吐槽發膠質量真的好。
而且眾所周知,當年八路軍抗戰環境非常刻苦,但是在這部劇中八路軍辦公處竟然在豪華大別墅內,最主要裝修風格還是歐式的。
除此之外,感情戲向來在抗戰題材極其稀少,這部劇開播三集就出現狗血三角戀劇情,甚至還有花式告白和拋媚眼行為,看過這部劇后我徹底明白,原來神劇沒有最雷只有更雷,而且還會與時俱進。
看到這些,網友紛紛認為停播是好事兒,要不然會讓小學生看了之后毀三觀,如今無論主旋律電視劇或者電影。
更確切的初衷應該是讓觀眾們勿忘歷史,但這部劇很顯然從哪個方面都沒有做到。
06箭在弦上2011年,蔣欣剛憑借“華妃”爆火后,資源也就順勢而來,而《箭在弦上》節目組也就找上門來,本以為會再次大放異彩,可是沒想到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因為這部劇剛上映就遭到網友瘋狂吐槽,因為導演把女主拍得太過于科幻,劇中人物設定基本上是圍繞著“弓箭”展開講述的。
女主和女二神乎其神的箭法讓鬼子為之膽寒,百發百中僅僅只是常規操作,離譜的是她們竟然能三箭齊發,并且還能射中不同方向的敵人。
甚至日本軍官連開槍速度都沒有,網友看到這些后直呼“冷兵器竟然比槍還好使?!?/strong>
除了這些,更有許多穿幫鏡頭讓觀眾都輕易發現,就比如女二在郊外被日本軍隊圍堵并且已經被五六個士兵摁在地上,按道理說就算二百多斤的女人這時候也應該無力反擊。
但導演偏不按正常邏輯走成功反擊不說,剛剛給還被鬼子脫下的褲子,竟然轉鏡頭后瞬間穿上了,這已經不是雷人了,這是把觀眾當傻子啊。
其余還有更多騷操作數不勝數,整部劇可以說無論男女主角都沒有正常邏輯,況且還強行加入感情戲來湊劇集,這也導致許多觀眾對此戲不買賬的原因。
對于觀眾來說影視劇質量的高低,就關乎到對觀眾是否尊重。
07一起打鬼子這部劇被網友堪稱能排進神劇前三,因為雷人情節不僅搞笑還毀三觀。
最重要是劇中有集貢獻出抗日神劇三大名場面《褲襠藏雷》,所以它的含金量可想而知,網友對這部劇一致評價就是“編劇真敢寫、導演真敢拍、演員真敢演”。
至于為什么這么說?咱就看劇情就行,銀花的愛人被日本人抓進大牢,為了得到情報對他嚴刑拷打,然后銀花又被叫來看望,到這里如果倆人以感人肺腑結束了話還能接受,但編劇偏不按照正常思維走。
只見銀花的愛人竟然從她褲襠掏出一顆手雷,并且嘴里還說著胡言穢語,對于個人來說整段戲用四個字形容就行“毫無節操”,這編劇腦洞真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果為了體現出劇情跌宕起伏,我認為導演和編劇做的很完美挑不出來毛病,但是拜托請不要在侮辱觀眾智商了。
08利劍行動這部劇與《一起打鬼子》相比正常許多,但能排進名號的必定有過人之處。
該劇講述了于震率領特戰小分隊與日軍糾纏的故事,且全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中國武功,當然如果是導演全程往這方向走了話,哪絕對收視率爆棚。
可是該劇實在太過于渲染“武打動作”,就比如于震飾演的李劍遭受幾十名手持長槍的鬼子圍堵,他竟然還能在人群中穿梭毫發無傷?并且僅用一把小刀就把敵人全員放倒。
許多網友看到這里直呼調侃道“我們有如此大俠,為何還要艱難抗戰八年?”
個人認為導演全程想給觀眾展現的是,披著抗戰題材的外衣講著現代功夫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利劍行動》還延續了系列《利劍縱橫》,雖然依舊雷人但是觀眾明顯感覺到有所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于震就憑借這部劇被封為“神劇專業戶”。
09抗日奇俠該劇作為抗日神劇的老大哥,必然是貢獻名場面最多的,無論刀槍不入、還是金鐘罩鐵布衫、在它面前都是“小兒科”,甚至不少網友評論說道“他們就是中國的超級英雄”。
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四位懷揣絕世武功的民間大俠與倭寇周旋的故事,本身出發點與《利劍行動》相同,導演都是抱著弘揚中國武術的想法,但是不知為何拍著拍著就變了“味道”。
劇中總共出現六位奇俠,其中最正常估計也就是狙擊手童可心,畢竟百發百中能用天賦異稟解釋,但是其余五位武功就離了大譜。
比如說有人能夠“徒手撕鬼子”,還有能輕功水上漂,憑空躲子彈等行為都是這幾位英雄常規操作。
該劇完美詮釋了表演的藝術含義,不過個人認為雖然藝術高于生活但它也來源生活,既然在這么嚴肅的題材下,稍微嚴謹點也是可以了吧?
最重要這部劇除了劇情雷人之外,臺詞更加讓人撲朔迷離,就比如有段臺詞是這樣說的,“我的爺爺在9歲的時候,就被日本人殺害了”,編劇你是認真的嗎?
想要添加些家仇國恨來促進觀眾回憶起抗戰共鳴,咱都能夠理解,但至少捋清楚邏輯再寫臺詞好吧?
總而言之這部劇毀的不僅僅是三觀,而是觀眾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10敵后便衣隊傳奇如果說挑戰國人三觀的抗日神劇還有什么,那么必然少不了這部劇,因為最著名的“包子里藏雷”就來自這里
該劇完美展現了抗戰神劇的離譜程度,開劇第一集編劇就上演了什么叫腦洞風暴,先不說找來的日本軍官會不會說日語,但至少不能有東北大碴子味吧?要不是嘴上貼著小胡子,我還以為進了東北老家呢。
最重要的是軍官當得知手下傷員,基本受傷地方都沒有防彈衣保護,立即安排人研發“防彈褲衩和防彈褲子”,咱就是說當時科技都那么發達了嗎?
除此之外,最大名場面便是八路軍以“比武大會”選隊員情節,當時主角拿了一筐包子,隨口咬了一下就往外扔并且還爆炸了,這一幕不僅看呆了在場戰士,更是驚呆了觀眾的大腦。
許多網友直言說道,難不成當年參兵打仗沒點技術還不行了啊?而且編劇似乎認為光有包子雷不夠突出,又特意研制出蔬菜雷水果雷,甚至還能在尿壺里裝雷等等,反正怎樣能雷人就怎么編撰。
這部劇不僅臺詞雷人,還有各種穿幫鏡頭,而且幾乎隨處可見,仿佛導演和編劇是剛畢業的學生一樣,劇情更是爛到讓網友直接聲稱,這種劇連他老爸都看不下去十分鐘。
結語對于我們來說抗戰那段歷史,雖然過程艱辛且殘酷,但是這并不代表要選擇遺忘,反而更應該銘記,畢竟如果沒有那些先輩在前線奮勇殺敵,何來如今的安居樂業?
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初心本身就是讓國人更清楚更銘記歷史,但如今這些抗戰神劇卻被不負責任的人進行篡改、抹黑,假如被那些未了解歷史的小朋友誤認為當年戰爭就是這么解決的,那么會給他們帶來何等的傷害。
總之我們不該忘記哪段長達八年的抗戰,更不該放任這些雷人劇情如此嘩眾取寵。
作者:鏖戰時刻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俄軍已經沒有開戰時的大縱深作戰的氣象,變成了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這個時候就看到炮兵大發神威了,俄軍把冷戰后封存的很多重炮拉了出來。
很多人就覺得俄軍太low了,竟然還用這么落后的東西。大概是被美國大片影響了,只覺得隱形飛機投智能彈藥才是高技術戰爭,其他的全是上個世紀事情。其實炮兵已經誕生幾百年了,應該是中世紀以后的。但要在戰場上說什么武器最有效,炮兵說第二,航空兵絕對不敢說第一。(本文只討論面殺傷武器)
火炮威力的由來槍炮本是一家,都是采用化學能轉化為動能推動彈丸發射的基本原理,只是以口徑進行區分,口徑大于20mm的為炮。但就是這一點區別,造成了威力的迥然不同,說簡單一點就是身大力不虧??隙ㄔ酱蟮臇|西越可以往里面填東西,一開始的炮彈都是實心的,打出去平飛一段后很快就蹦蹦跳跳著把路上的一切蕩平。
這樣殺傷范圍不是很大,于是鏈彈、葡萄彈之類的可以擴大殺傷范圍的彈種很快就出現了,一直到可以在炮彈中填充炸藥的高爆彈問世,擴大炮彈的殺傷范圍的努力告一段落。高爆彈的誕生也意味著炮彈殺傷效率的一個高峰。在炮彈引信上面可以做到在需要的高度、時間或者破壞堅固物體程度上的控制。
5.5寸榴彈炮
炮火覆蓋火炮最巔峰時刻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它是戰場上的統治者,進入塹壕戰階段后幾乎每一場大會戰都是火炮開始大合唱,有時候能夠持續十幾天,消耗幾百萬發炮彈,不把地表打成月球表面都不會停手。整個歐洲戰區的地圖經常因為這個原因而更改,雙方軍人為了存活只有更深的挖掘塹壕,建造更加堅固的隱蔽部,努力減少在火炮覆蓋時在地表的各種活動。
所謂炮火覆蓋是指針對某一區域的目標發射密集的炮彈,然后步兵要跟隨炮火徐進,最后奪取敵方陣地。這種戰術既可以削弱防守方的實力,緊接著上來的步兵就可以掃蕩戰壕徹底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達到占領該地區的目的。
步兵最恐懼的就是這個狀況了,光挨打還不了手,實在是難受。而且這時炮彈的威力已經到了高爆彈的最大值了,造成的傷害與現在沒有區別了。炮彈的傷害不僅僅只是爆炸威力和破片的傷害,口徑越大其他的附加傷害也越大。
爆炸時的沖擊波可以造成人的內傷,而且從外觀上一下子看不出來容易延誤救治時機;同時火焰帶來的高溫氣體會讓正在張口呼吸的人員肺部嚴重灼傷;巨大的震動帶來周圍不穩固物體的移動,造成砸傷和碰撞傷等附加傷害。
一旦遭到炮擊,普通士兵只有臥倒躲避,而且雙臂和腳必須支撐起來使身體不接觸地面,雙手捂住耳朵深吸一口氣,嘴要張開并避開可能的火焰方向。這時如果有能力分辨出來襲炮彈彈種,還要特別擔心有沒有榴霰彈。榴霰彈在空中炸開,彈片之下沒有死角,就是臥倒也沒用只能在隱蔽物遮掩才行。
迫擊炮和火箭炮戰場上應用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步兵之友——迫擊炮了。迫擊炮一般看著人畜無害的,個子小,口徑小,爆炸威力也不大,看著感覺像是泰迪。其實它才是對步兵威脅最大的面殺傷武器。
因為它方便攜帶,不用攜行車輛隨時可以保持在最前沿。迫擊炮的射擊彈道是曲射,也就是說只要你被發現了,哪怕是躲在戰壕里,只要炮手射擊技術過硬一樣很快就會把炮彈送到你的頭上。現在有小型無人機可以長時間在空中偵察,士兵被發現的幾率比以前放大了無數倍。
這些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但二戰時期蘇聯又研發出來火箭炮,這更是面殺傷武器的一個大拿。幾十枚火箭彈在很短的時間呼嘯著向一個區域飛去,在那個區域的人員是無處可躲,殺傷區域比身管火炮大了很多。炮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熱浪可以融化掉覆蓋區域一些熔點不高的金屬,如果沒有正好躲在隱蔽部之類的堅固工事內就更是死路一條。
俄國旋風-G火箭炮
遭到炮火覆蓋時,不要以為簡單臥倒就可以逃過一劫。形象的情況就是如果能夠看到155mm高爆彈飛了過來,而且正好在50-60米的殺傷半徑里,除非躲在經過加強的高標號鋼筋混凝土工事里,否則就祈禱下輩子做個好人吧。即使就是躲在工事里也有可能挨上一枚半穿甲戰斗部,打進工事爆炸那就更沒有殺傷死角了。
有人說在坦克里就安全了,其實高爆彈爆炸后的彈片很可能打穿坦克的油路,緊接著的高溫和火焰會把燃油點燃,坦克會燒成一個大火炬。新聞報道里的很多炮擊后燃燒的坦克就是這樣造成的。
溫壓彈覆蓋的場景
現在又有了溫壓彈這種更加殘酷的彈種,不但能夠有上面種種殺傷能力,還可以消耗空氣,這樣就是躲在工事里也不安全了。只要在戰場上被發現,很難有什么方法保證絕對安全。
華川阻擊戰炮火覆蓋的可怕,文字描述不及實際狀況的萬分之一,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與體會。而在炮火覆蓋中一樣有英雄人物,他們比炮彈更加的堅強。
筆者單位有個老領導,非常和善,整天樂呵呵的,和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食堂吃完午飯后一起聊天。時間長了,才知道老爺子是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參的軍,一直打到福建后來又被選拔出來準備進北京擔任衛戍任務。就在這時朝鮮戰爭爆發,老爺子寫血書堅決要求回老部隊參戰,最終成行。
老爺子到朝鮮時正好趕上第五次戰役的后撤階段。他所在的部隊剛撤到華川地區,就遭到了美軍的炮火覆蓋。一架美軍炮兵觀察機一直繞著它們轉圈子,他們知道情況不妙趕緊隱蔽。老爺子說他們最恨這種觀察機,就像蚊子一樣圍著你轉,一會炮彈就會落下來,而且會把炮火引導的越來越準,可手里的武器拿它又沒辦法,那種等著挨炮的感覺太糟糕了。
美軍開始炮擊后,他聽到一種在國內戰場從沒有聽到過的聲音,他形容就像重載卡車滿載貨物沖過來一樣。爆炸的彈坑都比以前見過的大得多,殺傷半徑里找不到完整的物體,所有的碎片都是黑色的火熱的,后來才知道這是203mm榴彈。因為需要觀察情況他的位置比較暴露,炮擊后他出現奇怪的癥狀。走路搖搖晃晃像打醉拳一樣,坐的時間一長就摔下來,平時感覺就是天旋地轉。
美軍堆積如山的炮彈殼
華川是志愿軍在東線的主要后勤基地,不但儲存有大量物資還有等待后送的大批傷員。這時美軍在范弗里特的指揮下已經突破了周圍志愿軍的陣地,向華川撲過來。一旦在這里形成包圍圈會把志愿軍九兵團和朝鮮人民軍2、3、5軍團加上大量的炮兵、后勤部隊、醫院傷員和大量非戰斗人員一口吞下。這樣志愿軍的損失將會遠遠超過180師的水平,甚至可以說必將會造成東線的總崩潰,而美軍在志愿軍入朝后取得戰爭勝利的唯一一次機會就在這里。
當時老爺子所在部隊接到的命令是后撤休整,只要再走一天就到達目的地。就這樣在沒有接到任何命令的,無法與上級取得聯系的情況下,憑借長期的戰斗經驗與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以巨大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毅然決然地停了下來。不顧部隊分散、糧彈不足、極度疲憊、沒有工事、沒有支援、沒有友鄰可以說在沒有任何有利條件的情況下堅決的轉身迎戰,一邊收攏部隊一邊搶占公路旁的高地準備阻擊敵人。
這才是真正的轉進——轉身迎著敵人前進!壯哉,20軍58師!
老爺子盡管難受的要命,仍然拽著戰友的背包帶上了陣地,開始緊急構筑工事。工事還沒有構筑好,美軍先遣隊就已經趕到。老爺子他們身上平均身上只有不到一百發子彈和四顆手榴彈,就依靠這點彈藥把美軍擋在山下。很快炮火覆蓋就過來了,只能趴在地上期盼著炮擊快點結束。
經常的恐懼已經讓人麻木,只要沒有犧牲一聲哨響就立刻跑向陣地,堅決完成上級部署的任務。到戰斗后期老爺子在彈坑壁上都趴不住,只有躺著才能好受一點。即使這樣,老爺子仍然堅持不下火線,趴在地上給戰友裝彈、擰開手榴彈蓋干所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從此以后,他的下半輩子就受神經官能癥的折磨直到去世,最后下陣地時是被擔架抬下來的,花了幾個月才慢慢恢復過來。被炮火覆蓋的恐懼此后一直圍繞著他,以致經常在睡夢中驚醒。
糧彈缺乏死戰不退的志愿軍
這場戰斗,就是和鐵原阻擊戰齊名的華川阻擊戰,志司在第二天才下達命令所有趕到里的部隊自動展開打阻擊。當彭德懷得知58師的自行行動后感慨萬千,后繼部隊終于可以平安后撤?!?2軍、27軍都是我們掩護撤下來的”,“從我們這里最起碼撤下十萬人”說這些的時候老爺子的興奮與自豪溢于言表。
這場戰斗最大的意義是,美軍覺得自己即將到達勝利的終點線時,被中國軍人一腳踢回了起點。美軍戰史的記載也是從5月27日上午的雄心萬丈,下午當頭一棒,28日就已經是垂頭喪氣、滿滿的挫折感。
“戰爭太殘酷了,我只想以后再也不要有(被炮火覆蓋)這么害怕。”
謹以此文獻給為我們擺脫這種恐懼不惜流血犧牲的前輩!
愿我們永遠不要再有這種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