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近日,由人民網、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聯合開展的“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五站走進廣西邊防部隊,跟隨南部戰區陸軍某旅邊防部隊一起巡邏,并對中越邊境線的15座界碑進行描紅。人民網系列報道推出后,連日來在一線邊防官兵中引發了強烈反響,眾多邊防官兵紛紛留言熱議。
界碑就是戰位,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戰士 梁宏威:當兵為了啥?身前一座碑,身后萬重山。
班長 黃鵬冰:翻山越嶺,只為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跋山涉水,只為看護好祖國的每一座界碑。
戰士 曾廣益:第一次巡邏,看見什么都感覺稀奇,第一次看到界碑,守土戍邊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戰士 聶偉鋼:山河無言,界碑就是戰位,邊防軍人的使命就是守好祖國的大好河山,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班長 黃磊:腳下的路是責任,丈量的不僅僅是界碑,更是人民的幸福與安寧。
副班長 王海景:山下萬家燈火,山上星月為伴,我愿化成一座界碑,守護身后的萬家燈火。
戰士 蔡歡歡:界碑給予了我前進的力量,有生之年,很幸運可以守護她。
司務長 陳云:寧可前進一步死,不愿后退一步生。
班長 莫長驥:烈日見證了我的汗水,明月陪我走過孤寂,在只有飛鳥經過的山野,我愿永伴界碑左右!
戰士 肖祖送: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這片土地上,永遠地守護著界碑。
戰士 李佳?。鹤鎳谛闹?,巡邏路在腳下,我手握鋼槍,界碑在我心中。
戰士 梁振財:守護祖國先從守護界碑開始,我愿化作界碑下的基石,永護界碑安寧。
戰士 蘇曉圳:奉獻的青春是被熱血點燃的,界碑是我們忠誠戍邊的見證。
戰士 趙遷:每次走在巡邏路上都有著使不完的勁,我想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固邊光榮,祖國寸土不能丟
副班長 鄭小偉:爬上六百米的階梯,身上已被汗水浸濕,但是看著腳下的疆土,身后的百姓,固邊守土是我們光榮的使命。
戰士 陳智藝:每當看到陽光照射在界碑上紅紅的“中國”二字時,心里總會想:“守好她!”
戰士 秦河東:祖國之樹屹立不倒,祖國之花永不凋謝,祖國之水萬古長流。
戰士 晏鎮山: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頭可斷,血可流,祖國寸土不能丟。全力以赴,守好祖國南大門。
戰士 石烽洋:我們在這里揮灑汗水,揮灑青春,只為踐行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衛生員 王征河:當過邊防軍人,才知道什么叫寸土必爭,巡邏時,才知道什么叫寸土不讓。
戰士 鄒嘉培:堅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是我對祖國忠誠保證。
戰士 張祥:我愿做祖國的一棵青松,佇立在邊防線上,守護著人民的幸福安康。
班長 胡春鑫:守邊不容易,責任重于山,守牢邊防線,共筑中國夢。
戰士 況光才:有我們在,沒有誰可以欺我民族,占我寸土。
戰士 胡泉:凌晨四點半的金雞山格外的安靜,山風側耳拂過,心里便想著守好她、守好家、守好國!
戰士 張三偉:我愿做祖國邊防線上最高的蒼松,守衛著身后的大山和星辰。
班長 覃小寶: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十六連。一人苦換萬人甜 ,一家缺換萬家圓。時光凝成思緒片,撫觸棱角年輪現。戍守南疆國門邊,無悔無怨作奉獻。
戰士 柳春輝:革命前輩們用血肉之軀捍衛了祖國領土,當代戍邊衛士不能把領土守小了,更不能把主權守丟了。
戰士 譚晉:我們守衛的土地,是中國!
戰士 肖濤:衛國戍邊,堅守崗位,不怕艱辛。
戰士 馬坤:我愿用一生捍衛祖國領土。
班長 許志鵬:已經走了6年的邊防路,每次走在邊防線上,我都倍感光榮和使命擔當。
戰士 陳光祥:每次站崗執勤時,都倍感光榮,因為我腳下是祖國的邊防線,因為我守護的是祖國南大門。
班長 鐘猛揚:我是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我愿以我的生命守護祖國的繁榮昌盛。
初心如一,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指導員 楊盛強:把后背交給組織,把熱血交給事業,把青春交給使命!
戰士 伍鋒貴:軍營是我扎根的沃土,拓荒園是滋潤我成長的雨露。邊關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副班長 沈朝明:時間在變,不變的是軍魂,環境在變,不變的是軍心,社會在變,不變的是軍營,不變的是軍人。
戰士 劉忠優:選擇了軍營,磨礪百千煉成鋼,選擇了軍人,不辱使命鍛煉堅強。
戰士 劉飛: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圣。
副班長 劉佩:兩年是義務,五年是責任。這身綠軍裝,我想穿一輩子。
班長 徐林強:我選擇這身衣服,就是想用綠色的軍裝點燃青春,用剛強的意志詮釋生命,用頑強的斗志鼓舞人生,用無悔的忠誠報效祖國。
戰士 陳煒:有一種追求,叫精忠報國;有一種理想,叫保家衛國;這一身迷彩裝,我穿了兩年,這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責任。
戰士 左天其:部隊的訓練很艱苦,三伏暑天,寒冬臘月,斗驕陽,戰飛雪,磨煉了意志,豐富了經歷。
文書 廖偉:軍徽是我要堅定的信念,臂章是我要練就的本領,肩章是我要肩負的擔當,我將用青春捍衛一腔熱血。
戰士 李忠輝:身上的軍裝,頭上的軍徽,讓我每時每刻都不敢放松緊繃的神經。
戰士 彭鵬:軍旅歲月似鐵錘和爐火,鍛造出軍人堅強不屈的品格。
戰士 謝龍輝: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人活著,就要有追求,當兵戍邊,就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歷練。
戰士 李星晨:著一身迷彩,揣一顆紅心,肩一身使命。
戰士 余小冬:軍人的忠誠寫在臉上,刻在心中,印證于行動中。
戰士 覃敏銳:軍人生來為戰勝。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這才是軍人愛國精神最直接的體現!
使命在肩,只因我們是邊防軍人
副指導員 胡忠志:當別人享受溫暖舒適時,我們正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當別人舒心品茗時,我們正在汗流浹背站崗執勤;當別人沐浴溫暖親情時,我們在邊疆孤獨寂寞,但這些不算什么,只因我們是邊防軍人。
戰士 陳楊斌:把邊關深深裝在心頭,把職責使命牢牢扛在肩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戰士 鄧宇杰:巡邏路肯定苦、肯定累,但正是因為這種苦與累,才讓自己知道了自己作為邊防軍人的價值與意義,讓自己認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戰士 王志輝:第一次巡邏,心情激動,走在巡邏道上,更多的是使命和責任,想想身后保護的是祖國和人民,更是充滿了力量。
夢幻西游手游時光手冊npc(夢幻西游手游時光貼紙npc) - 櫻花動漫
駕駛員 楊豐:腦中永遠有任務,眼中永遠有敵情。肩上永遠有責任,胸膛永遠有熱血。
戰士 裴新碩: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那么他就做了最富有意義的事。
班長 王宜濤: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事業的征途也充滿崎嶇艱險,只有奮斗,只有拼搏,才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戰士 建文:所有的努力,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你了不起,而是為了能讓自己打心里看得起自己,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間的爆發,取決于途中的堅持。
戰士 李喆:一路走來,我磕過、碰過、哭過、笑過、倒過,爬起來重新開始,最后凝聚成兩個字——值得!
戰士 黃旭:即將結束兩年的軍旅生涯,我在這里收獲了很多,軍營給了我終生受益的精神財富,給了我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給了我直面人生的浩然正氣。
戰士 譚勇昌:在部隊里不想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到感動自己,拼博到無能為力。
戰士 王銀森:與其用淚水悔恨,不如用汗水拼博。
戰士 劉躍威:兩年軍旅路,失去很多,得到也很多,沒有后悔,也沒多想,人生路還長,心態還需歷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戰士 穆東東:一滴水珠,盡管體積為小,也盡力折射出五彩繽紛的陽光;一名軍人,盡管崗位平凡,也能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業績。
戰士 劉增國:一輩子很短,不要在唉聲嘆氣中虛度時光。軍旅生涯,一生無悔。
戰士 周澤:當兵的美,是筆直的路,整齊的房,是震撼的口號。
戰士 馮毅:穿上軍裝,我知道了我的責任,給自己多一分成長的經歷,也給自己多一分快樂的收獲。
戰士 吳澤嵐:跨過的每一道坎,鑄就了我們的堅強和毅力。
戰士 朱鵬云:當兵不僅鍛煉了身體,也鍛煉了脾氣秉性,讓脾氣暴躁的人更加冷靜,讓膽小內向的人更活潑開朗。
戰士 黃昌恒:成績面前醉倒的,決不是合格的戰士;挫折之后奮起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戰士 韓濤:如果經受不住大風大浪的考驗,那么你將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
寫在前面:
“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說起隋末唐初的王績,這個被稱為“斗酒學士”的詩人,似乎就繞不開一個“酒”字。
其人嗜酒如命,因酒丟官,縱酒自適,撰《酒經》,寫《酒譜》,而且,贊嵇康,頌陶潛,其詩歌也多以酒為題材。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但是,其詩雖篇篇帶酒,可并無一醉語,他是少有的人間清醒,醉和醒,也只不過是曠達和蕭疏而已。
“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其實,早年的王績也是有襟懷和抱負的,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身處隋唐之際的亂世,他的期待總是令其失望。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其一首名為《醉后》的五言絕句,淳樸直率,措辭樸素,道盡了其抑郁難平之心事。
簡譯:
三國時的阮籍沉湎酒中,清醒的時候少,東晉的陶淵明愛飲,醉酒的時候多。
失意的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這短暫的一生呢?還是乘著酒興,吟詩作賦,自娛自樂吧!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小詩,看似豪放不羈的筆觸,卻是其落寞失意人生的真實寫照,詩題雖為醉后,實則句句清醒。
“阮籍清醒少,陶潛醉日多。”,詩人以阮籍和陶潛兩位古代名士開篇,乍一看,似有意為自己買醉作開脫之嫌。
阮籍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首,品行高潔,疏放曠達。
而其之所以“醒時少”,是因為不滿司馬集團的獨專謀權,但自己人微言輕無力反抗,酣醉不醒只不過是其寄人籬下的自保罷了。
陶潛就是陶淵明,東晉末期人,雖有兼濟天下的抱負,卻只得了個僅享“五斗米”的區區小官。
社會動蕩,朝局混亂,政治昏暗,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所以其自然就“醉日多”。
辭官歸隱,修籬種菊,躬耕隴畝,“攜酒去,載詩歸”雖然是詩酒人生,但終是意難平。
盡管,從表面上看,他們一個是蔑視世俗的疏曠行者,一個是清高率真的田園隱士,但究其根底,都未擺脫失意人生的命運。
而王績將自己與前朝名士相提并論,也并非沒有原因,自幼好學,博聞強記,15歲時就得權臣楊素賞識,稱為“神童仙子”,20歲中高第,授秘書正字。
這樣的人生起點不可謂不高,可生性簡傲的他不愿在朝為職,后被改授為揚州六合縣丞,因其嗜酒誤事,不久就被罷職,遂回鄉歸隱。
自帶魏晉高風,疏放真摯的王績,對阮籍陶潛二人的際遇自是感同身受,且大有同病相憐之嘆,即便是醉后寫詩亦不忘以其自比。
“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保姷暮髢删渥詥栕源?,看似已經為人生找到了答案,似千帆歷盡后的豁然開朗,實則是其郁郁不得志的無可奈何。
“百年”,借指人的一生,“何足度”即過得很快的意思,在王績看來,人生百年,亦不過瞬間而已。
所以,他詩曰:“不如高枕臥,時取醉消愁。”,且認為酒至大醉,既可忘憂又能文恩泉涌,詩興大發,何樂不為呢?
這向醉中逃避的消極思想,顯然與其“弱齡有奇調,無事不兼修”的人生理想相去甚遠,而這“乘興”未必不是“敗興”,“醉后”的清醒,又是何其令人惆悵。
寫在后面: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隋末唐初人,出身官宦世家,大儒王通之弟,詩人王勃是其侄孫。
“才高位下,免責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在其《自撰墓志》里,王績如此評價自己短暫的一生。
三仕三隱,終其一生,王績都在出世與入世中糾結,特別是入唐后,雖心念仕途,卻又怕難以顯達,總是意難平。
“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幾番起落,懷著對現實的不滿,他還是走上了酒詩自娛的隱居之路。
失意的仕途,卻也成就了王績的文學成就,被公認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行世。
“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一生嗜酒的王績,因酒誤事,也因酒留名,酒中有仕途坎坷的意難平,也有其曠達疏放的快意人生……
王績畫像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