猹猜拳游戲與美女猜拳小游戲最后一關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2021年1月22日,有多達29位明星藝人先后出面辟謠,堪稱內娛奇觀。


站在瓜田中忙著確認消息再辟謠發(fā)集合帖的我,不是忙得上竄下跳的猹,是只想地球毀滅的金剛叉。

能為我吊一口氣的,大概還是從中午就開始循環(huán)這幾首歌了。

搜神記容祖兒 -
JoeyYungXHackenLeeConcert2015

愚公移山周筆暢 - 周筆暢2015香港紅磡演唱會

因為也是昨天,《乘風破浪的姐姐2》開播了。

上一季有陳松伶有Yumiko,本粵語區(qū)觀眾就已經很喜出望外了。

但她們要么在比賽中走得不遠,要么當初的音樂作品仍不算特別有代表性特別出彩,而這一季有容祖兒有周筆暢,預計可以圓滿我想聽廣東歌的私心。

結果容祖兒表演完后,杜華女士解釋給她最高分24分的理由,讓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因為杜華覺得容祖兒長得像樂華的吳宣儀,讓她特別有親切感。

順便還強調了一下,樂華公司都是實力派……

通篇對容祖兒實力的點評,就一句“我覺得你很有潛力”。

Exo me?

19歲出道,入行21年的實力女歌手

香港地區(qū)四臺頒獎禮,自進入21世紀后只有兩位男歌手先后達成金獎大滿貫各一次,而容祖兒的紀錄是雙滿貫。

不管你對她有什么樣的意見都OK,但容祖兒出的歌、拿的獎已經配得上香港電臺贈予那句“在粵語歌壇擁有無可動搖的地位”。

結果拿到高分的原因,只是因為和后輩長得像?

難怪是要被吳宣儀反黑站掛黑


也難怪周筆暢在到場前就想對杜華說,這次能不能注意一點,少道幾個歉。

好在,《姐姐2》吸取了上一季的教訓,沒有讓“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再影響姐姐們的實力評定和名次排位。

容祖兒的表演,無論歌舞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因為初評要求唱跳都要做呈現:

那英這種對唱沒有太多擔心的前輩,就貢獻了作法級別的舞蹈律動。

北舞出身的呂一,可能確實沒有歌手那么會唱,但她跳起舞來也足夠驚艷。


在這之外,初評規(guī)則也做了升級,對姐姐們的個人能力和實際意愿去做過細分:

強者歸入“乘風守擂組”,而相對較弱的那些姐姐們則要作為“破浪挑戰(zhàn)組”成員來集體作戰(zhàn)。

并不是說強者就已經能形成碾壓態(tài)勢,更高水準的選手們集結到一起,評委們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基礎相對薄弱的姐姐們,也可以選擇更能揚長藏拙的表演形式來挑戰(zhàn)PK,舞臺不是只有“炸裂”這一種展現效果和形式。

決定陣營歸屬的,也不再只是制作團四人組,候場的姐姐們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樣的設定,保證了成績的公平性,也盡量地讓本季姐姐們做到兼容,畢竟這三十位選手的年齡和性格差距也比上一季更大更難以逾越了——

作為本季輩分最長的姐姐,53歲的那英出道就已經32年了,比部分姐姐年紀還大。

△是評委不管打什么分數都會“挨罵”的姐姐

光是春晚她就唱了12次,說大家“聽著那英長大”絕對不為過。

同場的吉克雋逸和陳梓童,都是《中國好聲音》出來的選手,而那英一開始就是節(jié)目兼導師……

那英一出現,姐姐們自動就要把最中間的位置讓給她。


跟那英差不多年齡段的楊鈺瑩,也是出道30年的前輩級人物。

楊鈺瑩說自己沒有突破那段,也適合套用在那英身上:

因為她們活動最頻繁的那些年里登臺最多的機會就是各類大型舞臺,區(qū)別無非是一個大歌壓場(那英),一個甜歌婉轉(楊鈺瑩),要求臺風大氣但并不像現在這樣追求舞臺表現力。

晚會典禮,她們總會被安排到最頂級的伴舞群。

△董潔和呂一都說,自己上學時曾給楊鈺瑩伴過舞

所以她們在面對舞蹈要求的時候,比一般姐姐更手足無措、更無所適從。

再說左小青、胡靜、金巧巧和程莉莎她們,放在十來年前都是很有名的女演員,但結婚生子后就把重心轉到了家庭方面,以至于近幾年的作品數量大幅減少,討論度也變低了。

△金巧巧好歹也是演過孔雀公主的人,當年的“北電94級三朵金花”之一,現在的身份標識是“全職太太”

她們一出場,就開始習慣性地聊老公聊孩子:

程莉莎和人打招呼的切入點就是“郭曉冬”,問董潔是不是跟郭曉冬演過戲,跟那英說自己是郭曉冬太太,夸左小青的方式是“她美到和我老公搭戲我都吃醋那種”……

金巧巧和左小青是互相問有幾個孩子、多大了,介紹完自己有兩個孩子之后還不忘來一句“你不再生一個?”

未婚未育的李菲兒、陳小紜和宣璐們,只能尷尬地做迎賓背景板。


當中還有一個非常微妙的陣營劃分:

安又琪、周筆暢和江映蓉,分別是04超女、05超女和09快女的冠/亞/冠軍。

以“演員”身份進行自我介紹的賈青,當初是05屆“我型我秀”的人氣選手。

前面提到過的吉克雋逸和陳梓童,則是《中國好聲音》出身。

這三大選秀節(jié)目,為2000年之后的華語樂壇輸送了大批實力歌手,而且不少至今仍有活躍度和人氣度。

還有一個非常巧妙的淵源,來自《醉清風》這首歌。

它的原唱是弦子,2004年尚未簽約唱片公司的她搭上了網絡普及的快車,得到了大量網友的支持,繼而以“網絡歌手”的姿態(tài)進軍主流歌壇。

跟潘瑋柏合作的《不得不愛》,到現在都是很多人的童年經典。

而我們的懶懶歌姬阿蘭達瓦卓瑪在簽約日本AVEX之前,發(fā)行過一張翻唱大碟《聲聲醉如蘭》,《醉清風》就是其中的曲目之一。

在她東渡日本成為濱崎步都認識的地球歌姬Alan之后,懶女士又合作了菊池一仁/巖代太郎/坂本龍一等大師級人物,為《赤壁》《蠟筆小新真人版大電影》以及《犬夜叉完結篇》等多個大IP獻唱,成功登頂O榜日榜成為力壓王菲的冠軍。

三十位姐姐的經歷差異大得驚人,很難用一般的比賽形式去應對。

第一集開播后,大家一致表示“有一半以上的笑點都是那英給的”。

除了那英在圈內輩分高、性格又相對咋呼之外,她的年紀、生活圈子和接受的文化氛圍和后輩們格格不入到“頻道不同軌”,也是笑點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別人猜拳“石頭剪刀布”,那英是“哥倆好啊三個角啊”

像是蔣璐霞——走“打女”路線的姐姐,國家武英級運動員,演過《紅海行動》的女特種兵——在節(jié)目里也主打的是酷帥路線。

蔣璐霞跳完舞后,在場的姐姐們紛紛被她颯到,集體切換迷妹模式。

江映蓉說,“我都崩潰了怎么那么帥?!?/p>

輩分一樣不低的楊鈺瑩,也覺得蔣璐霞“哇,好酷”。

可是那英get不到蔣璐霞的那種表現力,“我再仔細看她,她在鏡頭里那種……那種……噢!”

有些代際感和認知差異,短時間內沒法消除,只能用規(guī)則去維持生態(tài)平衡。

而這種差異性極大的出身,又很能折射各位姐姐們的心態(tài)和取舍——

站上這個舞臺,你究竟要乘什么風去破什么浪,它僅僅是一句口號或者是年齡焦慮嗎?

拿到最后一名的袁姍姍,黃曉明宣布規(guī)則時已經說了初選只有一次機會,但她忘詞了,竟然還是要在舞臺上喊停,問還能不能有再來一次。

習慣了喊卡之后還能重來的演員,沒有明確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舞臺上,需要面對的是什么樣的規(guī)則和標準。

沒有隨機應變的處理能力,也沒有做足準備,拿到全場最低分成為最后一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包括阿蘭,前面我用了很多很多十來年前在O吧流行的懶語——那時候這并不是什么好話,而是略帶嘲諷語氣的惡搞梗。

因為聽J-pop的同好們都覺得她拿到了最好的資源卻總是不夠上進,但好心提建議說Alan發(fā)日語歌卻連語言關都沒過的時候,她會回復你,“教訓我,你也配,管好你自己!”

這次,連杜華都忍不住要問,為什么老天爺給你飯吃你都起不來?

然后阿蘭自己也說,她就是懶,各種意義上的懶。

有時候困住姐姐們,不是年齡,而是長期待在一個找不出自己問題的舒適圈,一旦邁出去就會顯得危機四伏。

而在一些人需要靠著節(jié)目振作的時候,另一些人需要的是爭取更多表演機會。

比如江映蓉,她跟吉克雋逸兩個歡樂喜劇人簡直不要太好笑。

這兩天里,她也頻頻登上熱搜,是除了那英張柏芝王鷗等人之外熱度最高的選手。

但江映蓉卻說,來參加“姐姐2”是為了臺上和臺下一樣放松,還吐槽自己可能是名字沒取好所以一緊張就僵硬。

雖然江映蓉一直說自己的高光時刻是當年比賽奪冠的時候,可十幾年過去了,再看她上去唱跳還是會覺得不枉當初。

還有李慧珍,不知道多少人記得這個名字。

她出道的時間不比楊鈺瑩們晚多少,97年就已經很紅了,然而這卻是她第二次以“新人”的姿態(tài)“再出道”了——上一次是十四五年前,和張靚穎合唱過一首《你叫什么名字》。

因為李慧珍在事業(yè)高峰的時候得了腦垂體腫瘤,只能暫別歌壇去治病,幾年后再回歸時已經格局大變,沒有誰認得她了,她不得不以新人之姿再出發(fā)。

這次再出發(fā),也是和十幾年前一樣,希望獲得一些繼續(xù)唱歌的機會。

有些姐姐來這里,是希望能給自己的人生翻開新一頁。

有些姐姐來這里,是為了能夠打破偏見。

陳妍希當初發(fā)過一張全創(chuàng)作專輯,但知道的人不多,后來她結婚、生子,為了保護隱私而刻意低調的做法也引來了很多惡意揣測。

可是在把寫給兒子的《小星星》當做初舞臺選曲之后,應該不會再有誰會質疑她對孩子對家庭的用心。

還有胡靜,她說網上老說她是“豪門闊太”,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女明星出來工作就是婚姻生變或者缺錢的表現……

所以她氣勢洶洶地出場,用水準在線的歌舞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該湮沒于家庭。

表演服也如她所說,全身上下不超過五百塊,極省標準仍不掩風姿。

我覺得這一季看起來挺舒服的,因為姐姐們不再強調年齡限制,而是更多地沉浸和享受當下的自我。

像是容祖兒,其實“成為姐姐”并沒有影響她的發(fā)展,她的人生也在不斷出現自己享受的高光時刻。

但她一直向往閨蜜Twins的組合模式,想要擁有表演完后升降臺落下時,有同伴分享的感覺。


而且廣東歌走不出粵語區(qū),也是香港歌手必須要面對的事業(yè)發(fā)展瓶頸。

哪怕容祖兒在香港已經是“無敵是多么的寂寞”模式了,只要來到內地,人們還是指定要聽17年前的《揮著翅膀的女孩》……

△其實容女士,你的《獨照》和《小小》也有很多人聽

她都快PTSD了,王鷗跟容祖兒搭話說經常單曲循環(huán)她的歌時,容祖兒第一反應就是“揮翅膀”,聽到是《煙霞》不知道有多激動。

周筆暢也不對年齡恐慌,她選唱的那首《500萬個靈魂和每一條皺紋》就是想表達,每一條皺紋代表一段經歷,所以變老并不是什么壞事。

來這個節(jié)目,她也很坦白,是因為專注音樂并不一定就有很多人會去聽你的音樂,總是需要更多曝光更大的影響力才能讓受眾的關注點聚焦。

有個朋友以前特別喜歡周筆暢,15年前超女決賽日和同學去為她拉票,累到連最后的結果都沒看就睡著了。

這次周筆暢上“姐姐2”,這位朋友看到她那句“我是被打分長大的”就忍不住要哭出來。


她跳舞也是做法現場啊,可是周筆暢十幾年前根本就不跳舞,這么多年也從來不是舞蹈擔當,但她仍然愿意為了音樂夢想、為了讓人們看到她的多面性和可能性而去乘風破浪。

她關于自己“高光時刻”的回答,也特別點睛,“還沒到來”。

最好的自己,永遠在路上。

乘風破浪,為的不是其它,而是突破了這一秒,才能更接近夢想和渴望。

之前公開名單的時候,好多人問,“為什么容祖兒需要上這個節(jié)目”或者“那英怎么也要放下身段來湊熱鬧”……

說到底還是在顧慮,已為天后的女明星們會把節(jié)目把持成夸夸團,或者她們早就有各自的風格,未必適應最終要成的女團。

但看姐姐們在自我剖析、緊張?zhí)魬?zhàn)之后,你會發(fā)現她們或許在意的并不是能不能成團,而是在經歷了結婚生子或是半途轉型之后,還可不可以站上一檔面向全國人民的舞臺,去接受點評、建議、指導,并經過層層打磨去展示自己原有的光芒。

上一季的姐姐們,要的是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

這一季的姐姐們,要的是一陣吹向她們的東風,去展示歲月沉淀后的同與不同。

原創(chuàng)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