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睡了一覺醒來頭疼還有怎么可以在晚上緩解困倦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染陽了,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啊,講下病狀過程和用藥,以供大家比對參考應對吧!

18日,身體上毫無明顯征兆,只是晚上當要入睡時,有點乏困頭痛感,說不上來覺得沒啥異常,沒當回事,因為常熬夜、晚睡的沒在意,覺得早睡一覺應就好了。

這天就沒有用藥了。

19日,早醒來,極輕微頭痛和發熱,無其它癥狀,感覺還好,覺得沒什么特別。自己動手下了碗面,吃了點東西。因為提前約好了要到外面做事,上午就去外面做事了,這期間身體也沒感到什么不適的,還是極輕微、可忽略的頭痛和發熱。

完事回家后到中午,今天天氣晴好,大太陽底下暖洋洋的,于是就在外面坐了很久,享受著冬日暖陽。下午感覺頭痛和發熱明顯了,也不特別厲害,但人有點難受,就回屋躺下了。躺著這就意識到了,感覺太不對勁了,懷疑是不是中招了。

直到晚上,頭痛和發熱加重了,確定中招了。帶了兩個口罩,還是堅持到老家吃了小碗飯,可吃不出味兒,太難受了。可能是太急促了,之后到臥室就吐了。 簡單收拾下,人實在提不起勁就躺床了,入睡時吃2粒藥(葵花 氨咖黃敏膠囊),頭痛和發熱太難受,身上也出汗了。入睡前這是此次病狀我最不好受的時刻,但入睡了啥痛楚感覺就沒了。

這天用藥情況也就晚上吃了葵花的氨咖黃敏膠囊2粒,其它的藥沒使用。

20日,滿滿的一整夜的入睡,感覺好像從來沒如此好好睡眠過。昨天晚上入睡中體內定是在與病毒進行生死大搏殺,而我起死而后生吧。

早上醒來,依舊還是有點輕微的頭疼發熱感的癥狀,但精神狀態好很多了。感覺能活動了,就馬上起床。自己又下了碗面,想吃了點東西,可面入口,開始懷疑我不是放錯調料了吧,吃東西沒味覺,什么都是苦澀的。完了,這啥癥狀?想想餓著更不利于康復,還是咽了幾口。啥也不干了,今天窩家里了。

中午繼續做了面,沒味覺少吃點,發燒頭疼感覺不出了,狀態在好轉。晚飯時間買了5個包子,依舊感覺不出味道,但還是狼吞虎咽而下,想想要能吃才行啊,否則哪兒來體力。天哪,我這一天味覺哪兒去了?

晚上難以入睡,精神狀態感覺好到不能再好了,我痊愈了? 躺床上看手機,迷糊著眼直到下半夜才睡著。我的天啊,就是睡不著。

這天用藥情況是葵花的氨咖黃敏膠囊2粒,在間隔2小時后沖服了修正的感冒清熱顆粒1袋,這樣的用藥早、中、晚共三次。

21日,一早醒來,咽部有點小不適,還是吃了藥,我的精神狀態全好了,起床下了點面,呵呵,味覺回來了,干飯人。身體狀況全恢復過來了,除了咽喉有點輕微癢,感覺不出其它有什么癥狀。

這天用藥情況就早上葵花的氨咖黃敏膠囊2粒,在間隔2小時后沖服了修正的感冒清熱顆粒1袋。晚上沖了感冒清熱顆粒,未用氨咖黃敏膠囊。

22日,早正常起來,但有鼻塞和咽喉疼。不知用啥藥,想著出鼻涕是濃涕帶血絲,咳痰也是有點濃痰,把那網上買的連花清瘟膠囊拆開吃了四粒。鼻子通暢了,咽喉疼癢依舊。準備繼續連花清瘟膠囊減量試試。

至目前未再用其它藥了,身體狀況感覺不出有什么不適的。

應該快好了吧?買不到抗原檢測盒,是新冠染陽還是本就普通感冒(確定是新冠了),在我身上就這么急匆匆來、急匆匆去。就這,也沒什么可怕的吧。

祝大家順利度過疫劫!

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英國《泰晤士報》網站4月1日刊發題為《迅速緩解疲勞的10個簡單方式》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卡琳娜·安特拉姆當時正在和老板交談,突然發現自己講不出完整的句子了。身為倫敦一家大型管理咨詢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她的睡眠一直很差,而且深受恐慌癥、肌肉疼痛和反復出現的嘔吐感的困擾。安特拉姆回憶說:“我在和老板說話時,感覺自己的腦子和身體是完全分開的。我的大腦就像輕飄飄的棉花球。”

她被送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詢問她是否聽說過職業倦怠。兩周后,她強撐著上了幾個月的班,然后辭職。最終,安特拉姆被診斷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她修養了幾個月才得以康復。

事實上,這不僅是38歲的安特拉姆的人生轉折點,也是對在她看來困擾著整個英國的“疲勞流行病”敲響的警鐘。根據輿觀調查公司最近的研究結果,1/4的英國人“大多數時候”感到疲憊,1/8的人說自己“總是感到疲憊”。

由于沒有從醫生那里得到多少有用的指導,安特拉姆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疲勞的根源,確定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能量泄漏”,也就是讓她精疲力竭的東西。她用滋養腸道微生物群的食物徹底調整了自己的飲食結構,將恢復性瑜伽課與健身房鍛煉相結合,培養了新的睡眠習慣,并且震驚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功,以至于從此改變了職業方向——她在接受培訓后取得了營養師的從業資格。

如今,她寫了一本書《消除你的疲勞》,并希望它能給所有人——從一般性疲憊到慢性疲勞患者——提供幫助。

在安特拉姆看來,減少疲憊感的關鍵之一是了解線粒體所發揮的作用,它其實相當于體內的電池,會因糟糕的睡眠、超加工食物、環境毒素和壓力而遭到消耗。你越是感到疲憊,你的線粒體產生的能量就越少,這種惡性循環會讓你感到越來越精疲力竭。

以下是她給出的讓自己感到更加精力充沛的10點建議:

1.別再去計算卡路里,而是算算攝入了多少種植物

先從“每天5份蔬果”開始。研究表明,每周飲食中包含30種不同類型植物的人擁有更加豐富的腸道微生物群,與飲食中植物種類不足10種的人相比,會對健康狀況產生更好的影響。腸道健康的改善也會帶來更加充沛的精力,不過雖然30種植物聽起來很多,其中也包括豆類、堅果、全谷物、水果與蔬菜以及香草和香料。

為了進一步促進腸道健康——以及隨之而來的充沛精力——在早上進食前要留出14個小時的空窗期,以便讓腸道微生物群有休息的時間。比如,如果你晚上7點才吃完晚飯,那么在早上9點之前不要吃早飯。

2.試著走上10分鐘

安特拉姆說,鍛煉對線粒體正常發揮作用具有關鍵意義,不過如果你已經感受到壓力、疲憊或不適,那么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方式,或者因不去健身房健身而內疚只會讓你感覺更糟。如果你是運動方面的新手,或者沒有太多精力,不妨嘗試“分級運動療法”。先從每周3次、每次步行10分鐘開始,堅持兩周。然后每兩周將運動量增加20%,也就是說,在第三周時,將每次步行時間增加到12分鐘。理想的情況是,最終讓每次的步行增加到30分鐘。

3.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的光照時間

如果你經常睡眠不足,哪怕只是比需要的時長少一點點,長此以往,也會造成能量泄漏。安特拉姆說,要想在晚上睡個好覺,需要在醒來的那一刻就開始行動。早上9點前到戶外享受30分鐘的光照會重啟體內生物鐘,激發控制著皮質醇和褪黑激素分泌節律的神經回路,讓你在晚上能夠更好地入睡。如果你不能做到在上午9點前出門,那么在日落之前的任何時段保證30分鐘的自然光照射也會讓你的生物鐘重啟,確保分泌足夠的褪黑激素來促進睡眠。

4.每天在同一時間醒來——并且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

不管你是早起的鳥還是夜貓子,這種習慣都已經滲入了基因,徹底改變作息規律可能弊大于利。安特拉姆說,不管最適合你的是哪種作息方式,都要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并持之以恒,因為這會“讓你的身體進入自然的休息模式”。

5.慎喝咖啡

有些人沒有咖啡就熬不過這一天,另一些人則難以代謝咖啡因,喝咖啡后會給他們帶來顫抖、心跳加速和睡眠障礙等副作用。如果你屬于后者,那就減少咖啡攝入量或者改喝蒲公英咖啡。研究表明,蒲公英咖啡也具有抗炎作用,還能調節血糖,產生抗疲勞的效果。也可以嘗試花草茶——有些茶不僅能降低皮質醇(壓力激素)水平,還有助于生成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和能夠提振情緒的激素多巴胺。薄荷、生姜、綠茶、蕁麻和洋甘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6.做5分鐘高強度鍛煉

當你感覺精疲力竭時,健身房不大可能有任何吸引力。不過,5分鐘的爆發式健身會讓你體內的能量流動起來。安特拉姆建議通過15個深蹲外加3分鐘拉伸來迅速提高你的活力。運動還會增加穩態睡眠驅動力,也就是白天疲勞狀態累積起來的壓力,所以這種快速鍛煉方式應該可以幫助你更輕松地入睡。

7.多吃菠蘿和木瓜

1/5的英國人在某個階段會出現腸易激綜合征,其中半數的人會因此而感到疲憊甚至精疲力竭。菠蘿和木瓜等水果含有木瓜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等促進腸道健康的酶,有助于消化并能緩解炎癥。此外,研究表明,睡前吃兩個獼猴桃能夠提高血清素水平,這種激素可以調節并促進睡眠。其他富含消化酶的食物包括味噌醬、蘋果醋、泡菜、酸奶和牛油果等。

8.給自己加點營養

所謂的“營養添頭”是安特拉姆最大限度提高餐食營養價值的秘密武器。在櫥柜顯眼位置存放亞麻籽、南瓜子、松子、生姜、酸菜和紫菜等,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撒一些到食物上面。“訣竅就在于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多種營養成分。”

9.少量多次的餐后行走

根據運動醫學雜志上刊登的研究結果,進食后的60到90分鐘內行走兩分鐘可以降低血糖、促進消化吸收并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的概率。說到走路的強度,忘了每天1萬步的指導原則吧(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這只是一個好看的數字,而不是有科學依據的金科玉律),將目標定為每天4400步即可。安特拉姆解釋說,美國猶他州楊伯翰大學的研究人員2019年的一項研究認為,每天走4400步與死亡率的降低之間存在關聯。

10.用酥油烹飪

安特拉姆說:“酥油是攝取酪酸的一個很好的渠道,這是一種短鏈脂肪酸,能降低炎癥并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用酥油替代黃油;兩者的脂肪含量和冒煙點幾乎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