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書屋的店(小小書屋手機版)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小小書屋的店,以及小小書屋手機版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一間農家書屋引發的關注

近日,位于麻城市木子店鎮的小小書屋引發眾多媒體關注

小書屋何以具備如此大的能量

一起來看看詳細報道

1、黃岡日報

一間農家書屋的造夢故事

——省委宣傳部“共話二十大·走進書屋看變化”活動走進麻城后山書院

本報記者 魯娜 通訊員 段欣榮

2月21日一大早,麻城市木子店鎮細石嶺村響起了鑼鼓聲,吸引著村民相攜著趕往,就連附近村的村民也來了。

當天,省委宣傳部“共話二十大·走進書屋看變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線上線下宣講活動,走進細石嶺村后山書院,民俗歌舞、湖北道情、湖北大鼓等各種節目輪番上陣,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到基層一線。

窮根拔了

在細石嶺村村口,白墻上印著黑色的12個大字: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

后山書院進口處擺放的各類書籍讓不少村民停下了腳步,《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習近平在福建》《走向鄉村振興》《閱讀時代》……書香陣陣。

“必須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解決村民們思想上的窮根,所以書屋是一定要建的。”細石嶺村黨支部書記畢紅平說起了后山書院建設的初衷。

后山書院自2014年始建,經過整整10年的發展,已從當初的一間破舊老堂屋,發展成為現在占地1000余平方米,擁有勵志館、傳統教育館、圖書館、畢昇文創體驗館等“一院四館”的現代書院。

后山書院被評為“湖北省中心農家書屋”和“全國示范農家書屋”,成為“麻城市圖書館木子店鎮畢家河分館”“麻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示范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2022年,在全省122個最美文化空間優秀案例網上競選和最后經專家審核評定的20個優秀案例中,后山書院名列其中。

后山書院藏書豐富,天文地理、生物科學、醫藥衛生、農業科學、工業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境勞保、馬列主義、哲學、社科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科教體、文學等等,應有盡有。

每個月,書院會組織開展一次小課堂,邀請該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來村,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讓村民學習知識,提高技能。同時,書院會定期利用移動書箱為行動不便的村民,送去需要的書籍。

夢想有了

臺上,麻城花挑《禮贊二十大》演得精彩。臺下,村民鼓起的掌聲很是熱烈。

今年62歲的畢慶立一邊欣賞節目,一邊思考著待會兒要說的話。他要作為村民代表上臺發言。

“我家離這里不遠,騎個車過來也就五六分鐘時間,后山書院是我常來的地方。”畢慶立退休前曾是老師,他很喜歡讀書,黨政類、歷史類、詩詞類書籍是他常看的類型,“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從中汲取知識的力量,也可以感悟人生,啟迪人生,所以我經常會勸別人多讀書。”

讀六年級的小學生占媛也是書院的常客,“自從四年級從老師那里得知畢家河灣建了農家書屋后,我就仿佛置身于書的海洋中。那琳瑯滿目的書,就像我的一個個老朋友,都在朝我招手。《小鯉魚躍龍門》是我在書院讀的第一本書。”占媛就讀于木子店鎮中心小學,愛讀書的她從后山書院找到了很多的樂趣,《三國演義》《西游記》《十萬個為什么》《窗邊的小豆豆》《魯濱遜漂流記》……到書院的次數越多,她對讀書的熱愛也就越來越濃烈。

“讀有詩書種有田,胸藏點墨勝金山。”后山書院墻上的一句話,印證了書院建成后給村里帶來的變化。

畢紅平介紹,書院建成后,村里的一位養殖戶從書里學到新知識后,信心更足了,便將自家的養雞規模從2000只擴大到現在的15000只,“現在他家的樓房也建了,小汽車也買了,年收入有幾十萬元。”

10年來,細石嶺村的村風家風顯著改善,陳規陋習不斷破除,村容村貌持續美化,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在辦好書院這件事上,我還會繼續努力,實現讀好書、好讀書。”畢紅平說。

2、黃岡廣播電視臺

精神文明“大糧倉” !“共話二十大 走進書屋看變化”活動走進黃岡

2月21日

湖北省“共話二十大·走進書屋看變化”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活動

走進麻城市木子店鎮細石嶺村后山書院

此次活動旨在發揮農家書屋陣地作用,引領全民閱讀活動向縱深發展,助推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營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濃厚氛圍。

在麻城市木子店鎮細石嶺村后山書院,學生代表、村民分別講述了《我與后山書院的故事》 和《后山書院帶來的變化》,表達他們對書院未來發展遠景以及幸福生活充滿希望。

麻城民俗歌舞《米酒飄香敬親人》、麻城花挑《禮贊二十大》等節目精彩紛呈。“接地氣”的特色宣講和文藝展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音“聲”入民心的同時再次掀起全民閱讀的新潮。群眾聽得認真,看得開心。

現場還舉行了“攜手奔振興”圖書捐贈儀式,省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向細石嶺村捐贈價值6000元圖書。

據了解,自2014年起,麻城市木子店鎮細石嶺村在畢家河大塆內建起了占地1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即農家書屋)。接著在此基礎上又先后建起了占地分別為150平方米和13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截止2022年底,整個建筑占地己達1000余平米,現統稱為“后山書院”。

畢昇文化體驗館

幾年來,書院常常門庭若市,各級領導,文人學者,企業老板,莘莘學子,八方游客都慕名而至。來書院現場閱讀和借閱圖書的人數己達5000余人次,書院舉辦各類學習班、講座50余次,名人攝影、名人書畫展5次,參觀人數己達5000余人次。

博思堂

小小農家書屋,大有一番作為,農家書屋正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農家書屋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元化、便利化的文化需求,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吸引帶動群眾走進農家書屋,讓書屋成為群眾的“精神樂園”和鄉村振興的“知識糧倉”。

來源:黃岡日報、云上黃岡、黃岡廣電東坡云

廣西百色:農家書屋成“文化糧倉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覃蔚峰

農閑時間,廣西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云梯村村民羅美奇來到村頭的農家書屋,翻開一本《廣西特色蔬菜栽培技術》認真讀起來。“農家書屋的書貼近農村、契合農民,從中了解政策、學習知識后發展生產,鄉村振興有奔頭,美好生活有盼頭。”羅美奇高興地說。

當下的百色,通過農家書屋“充電”的人越來越多。“農家書屋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糧倉’。”百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賴榮生介紹,百色市從2008年啟動農家書屋建設,2013年建設數字農家書屋,到2022年實施農家書屋提質增效工程,一個個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的農家書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全市已建成1856個農家書屋和28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農家書屋。

搭建陣地: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走進那坡縣坡荷鄉弄耀村農家書屋,一排排書架整齊劃一,一冊冊圖書陳列有序。“有紅色革命書籍、有養殖技術書籍,還有小朋友們愛看的各類故事書,圖書種類齊全,還能通過線上模式掃碼閱讀。”該村退休老黨員黃廷義說,“小小書屋”成為群眾長知識、學技術、學本領的“小課堂”,群眾閑暇時既打發了時間,也充實了自己。

在靖西市龍邦鎮護龍村“國門書屋”,近期開展多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活動,村民濟濟一堂,交流心得。管理員梁宇告訴記者,自從村里有了“國門書屋”,村民們農閑時都會來這里看書,書屋已成為邊民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作為老區,百色市高度重視農家書屋這項文化惠民工程,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百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應學說,2010年,該市為了建設好農家書屋,先在有條件的行政村(社區),以人口比較集中、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好的村委會為中心,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黨員遠程教育中心、文化大戶、致富能手家等地方,打造了36個農家書屋建設樣板。隨后,全市以樣板來規范建設農家書屋,嚴格按照“六有一保證”進行規范化建設管理,即有圖書室、有“農家書屋”牌子、有圖書柜、有閱覽桌椅、有制度、有專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6小時。

為使農家書屋規范化、標準化運行,百色市完善了規章制度,明確農家書屋職責,按有人管理、按時開放、方便群眾的原則,做到借還有登記,群眾需求有記錄。

“農家書屋姓‘農’,要建成農民自己的書屋。”百色市新華書店副總經理李佳蔚說,在充分征求農民意見的基礎上,提出配書計劃,將黨報黨刊和適合農民閱讀的政治、經濟、科技、法律、衛生、文藝、文化教育等出版物配向農家書屋,滿足農民的多樣閱讀需求。同時,有針對性地配備少兒類、文化類等書籍,增配農技書籍,并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分享活動,使農家書屋成為鄉村兒童“關愛站”、群眾致富“加油站”。

“文化糧倉”:既“富腦袋”又富口袋

走進凌云縣平懷村農家書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書架,上面整齊擺滿著各種書籍,窗明幾凈,透過玻璃窗,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畫卷呈現在眼前……

“祖輩吃盡了知識匱乏的苦頭,在發展桑蠶產業的同時,我們決心建設好自己的文化陣地。”平懷村黨支部書記郁再儉介紹,2020年,平懷村農家書屋經過第4次搬遷后,結合鄉村風貌進行升級改造。如今書屋建筑面積200平方米,館內書籍囊括中國文化、兒童讀物、生態自然科普和健康科普等近2000冊,配套有桌椅、茶水、咖啡餐飲服務臺等設施,所有設施均免費向全體公眾開放。

“農家書屋不僅豐富了農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吸引他們遠離牌桌,走向書桌,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還幫助他們掌握信息,提高文化水平,找到致富門路。”平懷村駐村第一書記林春蕾說。

“我以前因為家里窮讀書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村里建有書屋,有空都會去看書,很多養蠶、養豬的技術都是在那里學到的。”平懷村養蠶、養豬大戶張桂林告訴記者,平懷村農家書屋在培養新型農民、實現先進文化扎根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一批致富帶頭人,平懷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

數字賦能:筑起智慧“加油站”

在百色的農家書屋,掃碼就可以閱讀海量書籍。

田林縣平塘鄉興六村農家書屋里,村黨支部書記盧世青手把手教村民文應學登錄“百色數字農家書屋”。簡單操作后,文應學找到了如何養馬的書籍,認真研學起來。

“如今,百色農村都通網絡了,手機、平板、電腦等已進入農村群眾生活,農家書屋的傳統紙質圖書期刊不再是鄉村群眾汲取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移動閱讀便成為新風尚。”百色市圖書館館長覃偉說。

2021年,百色市開始建設互聯網數字農家書屋,利用百色市圖書館數字圖書期刊資源,通過微信掃碼關注百色市圖書館,打開云悅讀,就可以隨時隨地免費閱讀圖書館電子圖書和期刊,讓使用者輕松實現掌上掃碼“博覽群書”。

2022年,百色市將“百色數字農家書屋”配送到全市1884個農家書屋,讓鄉村讀者在家就能掃碼免費閱讀市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和期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將“精神食糧”輸送到千家萬戶。

由點到面,串珠成鏈,惠及全民。農家書屋日益成為百色農民群眾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不僅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更為鄉風文明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06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