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生活態度決定人生道路《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斯蒂芬·金的小說《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改編,由蒂姆·羅兵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于1994年上映的經典電影。
1994年是世界電影的黃金時代,被稱作“上帝要看電影”的年份,誕生了《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獅子王》《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等眾多經典作品。
由于競爭激烈,《肖申克的救贖》敗北于《阿甘正傳》,未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但這毫不影響《肖申克的救贖》被認為是人類影史上最好的電影之一,多年蟬聯全球電影排行第一名。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蒂姆·羅兵斯飾演的銀行家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謀殺了出軌的妻子和情人,被判在肖申克監獄終身監禁,經歷了美國監獄各種人性黑暗,在得知妻子及其情人系他人所殺,自己是無辜的,翻案無果之后,花了十九年時間,僅用一個小錘子在監獄房中鑿出一個通道,成功越獄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贖》不僅是一部監獄電影,也是圍繞人在困境中,應該以怎樣的態度生存:是該放棄希望,茍且偷生;還是應該懷揣希望,追尋自我。
主角安迪(蒂姆·羅兵斯飾演)和獄友瑞德(摩根·弗里曼飾演)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瑞德提出的“體制化”的觀點,描述了大部分人剛入獄的時候,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開始習慣,最終依賴它而沉淪,并指出希望是件危險的事;
而安迪堅持希望是美好的事物,認為“在我們心中,有一個地方是無法鎖住的—— 希望”,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應該追求自我價值。
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也導致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電影通過刻畫兩個人物—— 監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和主角安迪—— 對比闡述。
布魯克斯在肖申克監獄生活了五十年,完全被體制化,終日與一只烏鴉和圖書為伍,想著在監獄終其一生。
由于他的良好表現,被批準假釋出獄。布魯克斯走出監獄大門,這個世界是美麗的,但又是陌生的。最終他選擇了上吊自殺。
主角安迪即使在惡劣的監獄環境中,也一直保存希望,積極樂觀,幫獄警填稅務表,爭取經費改善監獄圖書館,教書育人,潛移默化地幫助和影響肖申克監獄里的人。
在得知自己是無辜的,卻尋求翻案無果之后,安迪通過越獄,十九年后重獲自由。
通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可以看出,監獄生活確實改變了人的一生,但是由于個人性格與生活態度不一樣,人生道路明顯不同。
如布魯克斯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社會,換句話說,已然被社會淘汰;而安迪卻能夠在監獄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保持希望和樂觀的態度,得到自由。
這不能不讓人深思,性格對個人命運有何影響。
為了討論這些問題,本文首先探討了國外關于性格的學說,并結合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談談性格對個人命運的影響。
國外關于性格的學說性格是一個人對當前環境的穩定態度以及最常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關于個人性格分類很多,最著名的是四種性格類型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性格可以分成四種基本類型:樂觀型、暴躁型、憂郁型和冷靜型。
四種性格類型理論源于古代的體液學說,可能更早起源于美索不達米亞。
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將其發展成為一種醫學理論。
他認為,某些人類情緒和行為是由體液過多或不足引起的,他將體液分為血液、黃膽汁、黑膽汁和痰,會導致不同的性格模式,從而產生對疾病的易感性。
公元129~200年,蓋倫在他的論文《性情論》中發展了第一種性格類型學,并探索了人類不同行為的生理原因。
他從四個元素中把它們分為熱/冷和干/濕,這些品質也可以保持平衡,總共產生九種氣質。“氣質”一詞本身來自拉丁語“temperare”。
在理想人格中,溫涼和干濕互補特征得到了完美的平衡。在四種不太理想的類型中,四種氣質中的一種占主導地位,在剩下的四種類型中,一對氣質主導互補,例如,溫暖和潮濕主導了涼爽和干燥。
最后蓋倫將這四種氣質命名為“樂觀型”“暴躁型”“憂郁型”和“冷靜型”,即四種性格類型理論。
當然,大多數人的性格是這四種性格類型的結合體,即包括兩種甚至兩種以上性格特征。
下面對這四種性格類型予以概述。
樂觀型性格樂觀的人往往活潑、樂觀、無憂無慮。他們喜歡冒險,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樂觀的人通常很難忍受孤獨,他們會尋求多樣化和娛樂。當然,這種特質有時會對他們的浪漫和其他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由于這種性格傾向于尋歡作樂的行為,許多性格樂觀的人可能需要與上癮做斗爭,他們不斷的渴望也可能會導致暴飲暴食和體重問題。
樂觀的人很有創造力,可以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此外,如果他們選擇娛樂行業、市場、旅游、時尚、美食或者運動等職業,會做得很好。
暴躁型暴躁型性格的人通常是目標導向型的人,精力充沛。
他們很精明,善于分析,邏輯性強,非常直率。他們不一定是好的伴侶,他們不喜歡閑聊,喜歡深入而有意義的談話。
他們寧愿獨自一人,也不愿與淺薄膚淺的人在一起。
理想情況下,他們希望與具有類似專業興趣的人共度時光。但是,暴躁型性格的人也容易暴躁易怒,缺乏同情心,太過固執。
暴躁型性格的理想工作是管理、技術、統計、工程或編程等。
憂郁型性格憂郁的人更傳統一些,忠誠可靠,比如男人在外工作養家,女人在家為男人做飯。
他們熱愛家人和朋友,與樂觀的人不同,他們不尋求新奇和冒險。更重要的是,他們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
憂郁型性格追求完美,工作非常縝密,深思熟慮,具有成為好的經理人所需的個性,但憂郁型人格容易鉆牛角尖,悲觀被動。
憂郁型人格的完美職業應該是經營、會計、社會工作或管理等。
冷靜型性格冷靜的人尋求人際和諧和親密關系,往往是忠誠的配偶和慈愛的父母。
他們強調保持與老朋友、遠房親戚和鄰居的關系。性格冷靜的人為人寬容,盡量避免沖突,總是試圖進行調解,以恢復和平與和諧。
他們非常熱衷于慈善事業和幫助他人。但是冷靜型性格的人容易沒上進心,安于現狀,不易改變。
冷靜性格類型的理想職業包括護理、教學、咨詢、兒童發展或社會服務等。
性格與個人命運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雖然不能說完全對,但說明人們早已認識到性格對個人,甚至一生的命運都至關重要。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大部分事情發生在狹小的肖申克監獄,但生動地描述了眾多角色,包括主角安迪、獄友瑞德、監獄長塞繆爾、獄友海伍德、監獄警衛隊長拜倫、獄友布魯克斯、獄友湯米等。
在監獄這種惡劣環境下,關系不對,人的性格更能顯露出來。
我們借用上述四種性格類型理論分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并淺談個人性格對他們各自人生的影響。
安迪主人公安迪在入獄之前是知名銀行的副總裁,有位漂亮的妻子,可謂是人生贏家。他不堪忍受妻子出軌,準備槍殺妻子及其出軌對象。
安迪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已被他人所殺,安迪被判在肖申克監獄終身監禁。在入獄的第一天,老犯人會以嚇唬新犯人為樂,并以此打賭。
令獄友瑞德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穿著西裝革履的安迪,看似弱不禁風,但當晚面對恐慌,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很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其他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
此后一年,安迪一直與監獄鮑格斯等三個同性戀斗智斗勇,雖然經常臉上掛彩,但毫不妥協,免受性侵。
鮑格斯等人被監獄警衛隊長拜倫毆打致癱瘓,安迪贏得勝利。
從家庭和處事風格可以看出,安迪是傳統、沉悶但又很堅強的性格。
現實中再絕望的挫折也大不過電影中主人公的遭遇,從銀行家淪落為身陷囹圄的囚犯,對主人公安迪來說,人權、尊嚴這些最基本的人權一夕之間成了遙不可及的奢侈品。這樣的生活中,誰還能談及希望這個詞呢?
有的只是無盡的絕望,但是安迪始終堅信“希望是美好的事物”。而他在獄中結識的好友瑞德也這樣告誡過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
然而不管外人怎么說,意志頑強的安迪依然滿懷希望,堅信希望的力量。
當安迪說服監獄警衛隊長拜倫自己可以為他獲得的遺產免稅時,他要求給獄友們啤酒,而不喝酒的他可以自由地在屋頂享受片刻陽光。
為了在廣播室播放音樂,還監獄片刻的自由氣息,安迪寧愿遭受兩周禁閉的懲罰。
同樣,他堅持整整六年不間斷給政府寫信,要求設立屬于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圖書館和講習班,他成功了。
在他看來無論人們曾經如何在黑暗中爬行,但只要擁有信念,擁有希望,那么公正和自由就不會遠去,所以他希望能通過圖書和音樂重燃獄友們的希望。
當我們以為安迪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圖書館的設立、監獄長利用安迪的專業知識為自己洗黑錢而對安迪稍顯禮遇,
突然那個殺死他妻子的兇手出現了,欣喜若狂的安迪迅速將這一信息面呈監獄長,他以為憑他這么多年對監獄長的忠心耿耿,案件會很快重審,
可萬萬沒想到等待安迪的是深深的自責和絕望,可以替他作證的那個可憐的孩子在與監獄長在獄墻外談完話后就被獄警槍殺了。
可見監獄長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論安迪有罪與否,都要把安迪留在肖申克監獄一輩子。
此刻,隔著銀幕我們都能感受到安迪的絕望,對于這個孩子的死他做出了很多過激行為,關禁閉出來后變得沉默寡言,對監獄長也小心翼翼。安迪的種種表現讓周圍的人覺得他是徹底放棄了希望,放棄了自己。
但實際上他并沒有放棄希望,對安迪這樣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來說,他只是換了一種救贖的方式:
一把藏在《圣經》里的巖石錘,一張大到完全封住了整個逃生洞口的美女海報,再加上十九年的獄中時光蹉跎,安迪成功越獄重獲自由。
從安迪交際、做事風格和縝密細致的工作態度可以看出,安迪主要是憂郁型性格,卻有著堅強的意志和積極的態度,重獲新生。
瑞德瑞德是安迪最好的朋友,整部電影也是以他的視角展開的。瑞德的性格特征最為豐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性格不斷發生變化。
小時候因為悲慘的童年,瑞德對社會充滿仇恨和憤怒,因殺人而被判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小時候的瑞德是暴躁型性格。
經過三十年的牢獄生活,中年瑞德對自己的罪行感到懊悔和極度內疚,變成冷靜型性格。由于這一點,瑞德能夠與其他囚犯相安無事,成為肖申克監獄最受歡迎的人。
瑞德承認自己是個罪犯,他對生活不抱希望。他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積極的一面。瑞德還表示,由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監獄里,他無法在外面生活。
瑞德相信“體制化”的觀點,他認為,在制度生活中囚犯剛開始痛恨監獄,慢慢地習慣了監獄并依賴它,監獄成了他唯一的世界。
遇到安迪后,瑞德的性格再次發生改變。由于安迪的影響,瑞德開始像年輕時一樣吹奏口琴,他還會下棋。
瑞德和安迪的關系比其他任何人都親密,瑞德說,安迪讓囚犯們感受到了自由,他自己也感受到一種在監獄里從未有過的自由感。
瑞德說安迪是唯一一個讓他忘記自己是名被判處終身監禁的囚犯的人。起初,瑞德完全否定了希望的概念。
根據瑞德的說法,希望是無用的,它會讓人發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看到了安迪對其他囚犯的積極影響,包括他自己,瑞德越來越不悲觀。
然而,當安迪告訴他,他夢想住在墨西哥南部芝華塔尼歐時,瑞德非常悲觀,告訴他不要再做夢了。
安迪的越獄深深影響了瑞德,他意識到正是希望讓安迪能夠用十九年時間,僅靠一把小錘子鑿開了一條通往自由之路。
在安迪身上,瑞德學到對生活懷有希望,養成樂觀的態度,接受自己的罪行并為之贖罪,獲得救贖。
在最后一次聽證會上,瑞德承認自己有罪,表示他不會再這樣做了,他之前的殺戮已經夠他內疚一輩子了。
因此,由于安迪,他獲得了救贖,并經歷了性格的改變,變成樂觀型性格。
電影的最后,瑞德與安迪在芝華塔尼歐金黃的沙灘上再次相遇,等待他的是自由而藍色的世界。
從瑞德的一生可以看出,瑞德的性格從暴躁型轉變為冷靜型,變成樂觀型,也正是瑞德積極的性格轉變,使他走出完全不同于布魯克斯的人生軌跡。
布魯克斯布魯克斯在肖申克監獄生活了五十年,完全被體制化,想著在監獄終其一生。
安迪協助監獄警衛隊長拜倫逃避遺產稅后,開始為監獄長塞繆爾洗錢,任命安迪為助理圖書管理員,在這之前,布魯克斯在三十七年的圖書管理員生涯中從未有過助理。
布魯克斯帶他參觀了破舊的圖書館,里面只有一些舊書和雜志。
當安迪與布魯克斯談論向監獄申請圖書館管理資金時,布魯克斯表示懷疑,認為這樣做是不可能的。
這些可以看出布魯克斯小心翼翼和墨守成規的性格特征。然而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由于他的良好表現,被批準假釋出獄。
重獲自由對絕大多數犯人來說,應該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布魯克斯為了能繼續留在監獄,甚至拿著一把刀指著獄友海伍德的喉嚨,試圖重新犯罪入獄。
布魯克斯還是出獄了。生活五十年的監獄已然成為他的整個世界,外面的花花世界讓他無所適從,甚至恐懼,他選擇了上吊自殺,結束了在外面唯唯諾諾的“自由”生活。
布魯克斯是典型的冷靜型性格,小心謹慎,追求和諧,容易相處,但也正是這種性格使得他不易改變,安于現狀,完全被監獄“體制化”,害了他。
拜倫拜倫是肖申克監獄的警衛隊長,身份僅次于監獄長塞繆爾,卻是一個殘忍、粗俗、腐敗的虐待狂。
他經常濫用權力,殘忍地毆打囚犯,甚至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殺害他們。
作為警衛隊長,拜倫對囚犯毫不關心,電影一開始就描述了拜倫毆打新來的犯人“肥驢”令其致死,僅僅因為這個人在監獄第一天晚上被老犯人嚇哭了,不停地哀求,拜倫覺得他太吵。
他缺乏同情心,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對囚犯動怒施暴,享受折磨犯人的快感。
他也是一個愛抱怨的人,當他繼承他死去的兄弟的大筆遺產時,他憤怒地抱怨美國高額的遺產稅政策。
最終,是安迪幫助他合理避掉高額的遺產稅,全額繼承了兄弟的遺產。即便如此,當他覺得安迪給他惹麻煩時,拜倫也虐待他。
從警衛隊長拜倫暴躁的性格、缺乏同情心以及狠辣的做事風格可見他是典型的暴躁型性格,由于殘暴和貪污,他被逮捕了。
綜上所述,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各個角色的性格對個人的命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論是主角安迪還是其他配角,如瑞德和拜倫等。
同時,也可以看出,作為社會人,性格是復雜的、變化的,大部分人的性格不像四種性格類型理論分得那么簡單,更多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性格。
典型的如瑞德,從小時候的暴躁型轉變為中年的冷靜型,變成老年時的樂觀型,也正是瑞德積極的性格轉變,助他踏上了自由之路。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性格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更多的是看個人是否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否能夠發揮個人性格的長處、揚長避短。
如上面所述,監獄警衛隊長是典型的暴躁型性格,本身應該具有精力充沛、做事果決、目的性強等優點,但他完全放大了此類性格的缺陷,暴躁易怒、缺乏同情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等,鋃鐺入獄。
相反,電影主角安迪,是憂郁型性格,但他發揮了憂郁型性格的長處,追求完美,做事深思熟慮,工作縝密,摒棄了憂郁型性格悲觀和憂郁的缺點,全身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影響和引導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你沒看錯,不是黑奴,而是真真實實的白奴,我們可能已經聽慣了關于歐洲白人販賣非洲黑奴的故事,對黑奴悲慘的遭遇深表同情,可是這次,被販的卻換成了白人自己,這是怎么回事呢?
蒙古騎兵
是的,這一切都是拜蒙古人所賜,想當初,成吉思汗率大軍西征,蒙古鐵騎征服了東南歐大草原, 于是在分封汗國的時候,這塊地方被劃歸長子術赤一系所建的金帳汗國所有。后來,金帳汗國分裂并衰敗下去,術赤的后代哈吉-格萊在當地突厥韃靼封建主的支持下,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都城就在現在的克里米亞半島上,沒錯,就是最近俄羅斯和烏克蘭鬧得劍拔弩張的克里米亞。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已經銷聲匿跡了,但這幫蒙古后人骨子里還是有著“上帝之鞭”的強悍戰斗力,他們一心想恢復祖先的榮光。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克里米亞汗國三面環海,而在汗國的北面正是一片廣表肥沃的東南歐大草原。這下,生活在這片大草原上的當地人可算是倒了血霉了,蒙古人隔三差五就來草原上撒歡。可以想象,那些剃掉一半頭發,滿臉大胡子在風中飛舞的蒙古騎兵得有多可怕,這幫家伙打仗也就算了,還順手做了點生意,沒錯,就是抓白奴,他們管這叫 “草原民族的收成”。于是,大批的俄羅斯、烏克蘭、 波蘭、羅馬尼亞人被抓起來,送上船,穿過黑海,來到當時的中東老大一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人成為了奧斯曼帝國最出色的奴隸販子。據說,短短200多年,被販賣的白奴就達到了驚人的三百多萬,要知道,當時整個歐洲黑死病肆虐,總人口也才區區數千萬而已 !
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當時的世界形勢,那個時候,在東西方文明之間橫亙著一個巨無霸一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它的勢力遍布歐亞非三大洲,占有南歐、巴爾干半島、 中東及北非大部分領土和屬地,而且消滅東羅馬帝國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數百年間風光無二,帝國的君主蘇丹更是視自己為天下之主。說句題外話,由于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的地方,并且掌握著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對過往商人課以重稅,因此逼得后來的歐洲不得不開拓海上之路,以繼續尋求與東方的貿易合作,這直接催生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話說回來,一天,在烏克蘭一個普通的農村,一個名叫洛克塞拉娜 (Roxelana) 的女孩正在家里像往常一樣打掃房間。突然,整個村莊騷動起來,大地在震顫,馬蹄的轟鳴,夾雜著騎馬人的嘶吼聲由遠及近,周圍人驚呼:“蒙古人來了, 蒙古人來啦!” 大家紛紛驚恐地奔逃出門,求生的本能驅使著大家沒命地狂奔。洛克塞拉娜跟著家人也夾雜在這滾滾的人流中,可是很快就被沖散了,只能聽天由命。但兩條腿畢竟是干不過四條腿的,很快,動作慢的村里人就被蒙古騎兵們團團圍住,洛克塞拉娜就在其中,這幫大胡子們端坐馬上,得意地挑選著劫掠的戰利品。不出大家所料,年輕的洛克塞拉娜被挑中了,那位選她的士兵可能沒想到,他的簡單一眼,卻深刻的改變了這個女孩的命運,夸張一點,甚至可以說改變了部分世界的歷史:本是一位平凡的農家女孩,不出意外她會得到一個平凡的丈夫,度過平凡的一生,但就是這次意外,讓她的傳奇夢幻開場,從此人生開掛 !
很快,洛克塞拉娜被送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奴隸市場上出售,從她的畫像上,我們可以看出,她長相只能說是中等偏上,自然稱不上絕色佳麗,但是一雙明眸大眼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隱隱中透著一股高雅的氣質。說來也巧,這天,帝國的大首相易卜拉欣來到奴隸市場物色女奴。這位易卜拉欣,和當時的蘇丹蘇萊曼大帝是形影不離的好友,早在蘇萊曼還是王儲時二人就已經結識,可以說是當時最得寵的近臣。當易卜拉欣看到洛克塞拉娜時,不覺心頭一喜,因為他正琢磨著給蘇丹準備一份厚禮,以他對蘇萊曼的了解,他自然知道蘇萊曼喜歡什么,洛克塞拉娜這種華而不艷、清麗脫俗的氣質恰到好處,于是毫不猶豫出手買下。沒多久,借著和蘇萊曼一起喝酒的機會,趁酒酣耳熱之時,將這份大禮慷慨地送上,面對好友和寵臣的進貢,蘇萊曼開心不已,照單全收。就這樣,洛克塞拉娜正式從一個荒僻的鄉村走進了輝煌壯麗的奧斯曼帝國的皇宮。
洛克塞拉娜畫像
舞臺有了,接下來就看主角如何表演了,偏偏在這個方面,洛克塞拉娜堪稱人中翹楚,她天生就不是那種安守本分的可憐女人。當時的帝國后宮對于女人有著極其嚴苛的規定,女人們總是被深深地禁閉在幽深的閨房里,由強壯的閹奴嚴加看護,根本不允許拋頭露面,說白了,就是蘇丹蓄養的性奴而已,沒有任何權利和尊嚴可言,但洛克塞拉娜卻偏偏不信這個邪。她憑著高雅的風度、 成熟的智慧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成功的吸引了蘇萊曼的注意,她將自己的絕招一一伶牙俐齒、口若懸河發揮到了極致,這可不是胡吹海侃,而是高超的講故事的能力,肚子里要是沒貨那是撐不了多久的,由此可見 ,她還是非常有見識的。而且,在蘇丹面前,她總是看起來充滿歡樂, 無憂無慮,微笑總是掛在臉上,畢竟,沒有人會對笑容反感。有別于后宮其他泛泛之輩,特點突出的她讓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堪稱一代雄主的蘇萊曼大帝感受到了別樣的風情,就這樣一點點地迷上了她。當然,愛笑、會講故事只是基本功,洛克塞拉娜還有她的另一把殺手锏一一寫情書,每當蘇萊曼出征在外,她總會不斷地給他寫信,不管出于真心還是假意(我更愿意相信是真心),言辭熾烈濃郁,無以復加:“分離像烈火一樣灼燒著我,令我肝腸寸斷,眼里滿含著淚水,我仿佛沉沒在深海,從早到晚,不再與您分離。我的蘇丹,自從與您分離,我再也不聽夜鶯的歌聲。神啊,請將這思念帶來的痛苦賜給我的敵人….”看看這手筆,天天被這樣的情書包圍,別說是人,就算是鐵樹,那也得開花啊!就這樣,蘇萊曼大帝被她徹底征服了,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光明天使。所以說,想要得到男人的心,一哭二鬧三上吊那是最沒用的,必須得讓他感受到你的價值,最好還要有軟實力加持!
成功上位后,洛克塞拉娜開始了她長袖善舞的表演,她有著對權利執著的向往,憑著驚人的睿智,玩起政治游戲來得心應手。憑借手段,她竟然讓蘇萊曼大帝破天荒的帶著她一起在公共場合露面,出席活動,在那些大臣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饒恕,但礙于蘇丹的權威,只能默然接受。而這只是第一步,洛克塞拉娜還有更為宏偉的計劃。她為蘇萊曼生下了兒子,但在此之前,蘇萊曼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更年長的穆斯塔法親王,而根據帝國王位的“殺害兄弟法律”:“繼承王位的那個人,有權處死他所有的兄弟。” 所有的王位繼承人理論上都存在被殺的可能,洛克塞拉娜為了未來著想,必須要為她的兒子掃清障礙。她開始刻意拉攏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但是,那位大首相易卜拉欣卻堅定地支持穆斯塔法親王,并且不斷地設法讓蘇丹立穆斯塔法親王為皇儲,這顯然嚴重觸犯了洛克塞拉娜的利益。既然沒法當朋友,就只能刺刀見紅了,可惜的是,這位大首相太輕敵了,他仗著蘇丹對自己的信任,把持朝政十幾年,竟然擅用 “蘇丹”的稱號,他忘了權力再大也只不過是一個生死不由己的奴隸,洛克塞拉娜抓準時機,迅速出擊,充分發揮枕邊風的威力,讓蘇丹開始相信,自己的好友和首相集權過多,已經對自己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于是,在一個深夜,蘇萊曼下令將睡夢中的易卜拉欣勒死,然后拋尸城外,抄家滅族。可憐的易卜拉欣,至死都不知道是誰真正結果了他,要是他知道最終滅亡自己的竟是他曾經親手買下的女奴,估計都不用蘇丹動手,自己就直接羞愧地吊死在豪宅的大門上了!
失去了羽翼和屏障,穆斯塔法親王自然也就成了籠中之鳥,任由洛克塞拉娜宰割了。沒用多久,他便和自己的母親被蘇丹發送到了一個距離都城萬里之遙的邊遠行省,從他踏上路程時,恐怕就已經知道,這條路有去無回了。果然,不久都城就瘋傳親王得到軍隊擁戴,想要武力政變,蘇萊曼命令兒子去解釋清楚。為了表示誠意,穆斯塔法親王卸下戎裝,單人匹馬前往謁見他的父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不用想都知道,這一切都是拜洛克塞拉娜所賜!
威脅消除了,洛克塞拉娜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權利的爭奪上。她向蘇丹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要求,要舉行一個正式的婚禮,為她確定名分。出乎所有人 (除了洛克塞拉娜自已) 的意料,蘇丹竟然同意了。要知道 ,為了避免后宮和外戚勢力的干擾影響,強盛的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從不結婚,更別提舉行正式的婚禮了。而且為了防止后宮干政,還特意將后宮與朝廷分隔開來,朝廷議政在大塞拉留,而后妃們則在老宮待著。
奧斯曼帝國皇宮
后來,老宮失火,洛克塞拉娜便借此理由,帶著大批宮女和太監搬遷到了大塞拉留。在這里,她更接近王位和政權,自然也可以更方便地干涉國家政務。所有這一切,都是帝國破天荒的第一次,關鍵在于,蘇萊曼一次又一次地滿足了她創造的第一次,默認著她對帝國政事越來越深入的干預,這種景象,就像唐高宗之于武則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之間感情不深,怕是鬼都不信,這也就更讓人不得不佩服洛克塞拉娜馭夫有術了!
真是由于洛克塞拉娜巨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操控蘇丹王位的繼承,弗蘭西斯 · 培根給了她一個今人非常熟悉的定義——妖后;而當時人們索性稱她為 “許蕾姆蘇丹”,注意哦,是蘇丹,那意思就是和蘇萊曼一個量級啊~
現如今,曾經輝煌無比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早已灰飛煙滅,作為個人,不管你身前多么榮耀無比,多么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終究也是敵不過歷史的滾滾巨浪,在歷史面前,我們都不過是個匆匆過客。而洛克塞拉娜,留給世界的,也只是她冰涼涼的墓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