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基地(銀河帝國音頻)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銀河帝國7:基地與地球》[美]艾薩克.阿西莫夫,葉李華譯

每次看讀到宗教神論與社會學、社會哲學之間的沖突,社會與經濟刺激所產生的矛盾,總讓人匪夷所思,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甚至還會感覺有些荒唐與荒謬。怎么可能會發生?

這已經是銀河帝國系列的第三本書了。篇幅仍然不長,兩三天可以讀完。

情節繼續由騾開始,基地已經迎來了第五次謝頓危機,這個危機就是由變種人騾造成的。但阿西莫夫卻十分吝惜時間線,第二本和第三本書加起來才推進了100多年的時間。

第五次謝頓危機非常精彩,騾終于開始尋找他最后的敵人-第二基地,第二基地的懸念營造的非常棒。這個基地里有很多不遜于騾的心控大師,并且騾的身邊就被安插了間諜。他們和騾互相影響著周圍人的心靈,誘使他們做事,但當事人根本察覺不到。最后第二基地的領袖與騾展開決斗,騾失敗了,第二帝國又一次成功的把自己隱藏起來,騾沒有生殖能力,所以騾死后,謝頓計劃又重回正規。

有人會問,第二基地這么厲害,為什么老是把自己藏起來,害怕見光?這要源于謝頓開創的心理史學的運行機制。心理史學是一門收集人們行為規律的數據,并加以分析,最后能達到預測群體走向的學問。很像現在的大數據,分析大多數人的購買習慣來預測購物行為和趨勢。這在今天已經不稀奇了,但阿西莫夫是在上個世紀提出的這個設想,所以在當時還是很科幻的。

但要確保心理史學的結果客觀正確,就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群體的意識要是不受束縛的不受引導的純自發意識。如果一旦第一基地的人們意識到了有一個第二基地,可以改變他們的心靈,并且守護著他們幫他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謝頓危機,那么他們的群體思維就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會直接導致謝頓計劃的失敗,給銀河系帶來1萬年的蠻荒時期。

但是第一基地的人還是意識到了第二基地的存在,于是第六次謝頓危機發生了。第一基地上存在著兩類人,第一類人也是絕大多數人變得很樂觀,因為他們相信如果他們的社會遇到什么問題,或者被外敵入侵了,第二基地的人是不會做事不管的,畢竟他們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而第二基地又是那么的強大,所以自己已經沒什么好怕的了,只剩下吃喝玩樂就行。另外一部分人則想要把第二基地完全消滅,因為他們對第二基地人的心控能力非??謶?,害怕自己在不知不覺被他們植入意識,做出不是自己所決定的事情。這些都是基地之間的內憂,而謝頓危機的第二個要素來源于騾死后的帝國,雖然騾死了,但是他的帝國還在茍延殘喘并且繼續窺探著基地,終于騾的帝國與基地之間發生了戰爭。這場危機的最后,第一基地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敵人畏懼謝頓計劃的恐懼而打敗了入侵者,敵人為什么會害怕謝頓計劃呢?因為謝頓計劃的本質就是-第一基地必將統治銀河系,而之前發生的5次謝頓危機,第一基地都挺過來了,并且每次都讓自己的實力有所增加,所以銀河系中基地以外的人其實從心里覺得基地是不可戰勝的,這也是第一基地能戰勝他們的原因之一。

最后第二基地犧牲了50名骨干成員,設了一個局讓第一基地的人們誤以為徹底的消滅了第二基地。幫他們在心理和身體上重新建立了自信,謝頓計劃又走上了正軌。

在小說的最后,阿西莫夫終于說出了第二基地的位置,這是一個已經失落的土地,但并不陌生。其實我個人認為在第三本揭開第二帝國位置的懸念有點倉促了,這個懸念越來越有意思,完全可以等到系列快要結束的時候再揭示出來。不過既然銀河帝國是一套公認的神作,那么阿西莫夫一定在后面的12本書里安排了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我發現。

當宗教的統治力量漸弱,或者在距離較遠的星球無法用宗教進行統治的時候,基地人又想出了另一個辦法:貿易牽制?;匕炎约旱暮四芗夹g在銀河邊緣廣泛擴散,直到各國人的日常生活都再離不開他們的小玩意。而當各國與基地有了深厚的貿易基礎,他們就不敢再貿然入侵基地,本書的結尾即是以一場基地策劃的“經濟危機”,化解了另一個國家的入侵。這一過程對應著人類全球貿易的形成。

其實能感覺到阿西莫夫寫到這兩本的時候,基地系列就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套路,主角不斷的找尋假象的敵人,中間經歷冒險,證實確實存在假想中的敵人,然后開始和假想敵接觸,最后找到一種解決辦法,但是解決完眼前的問題,又會有新的假想敵人出現,開始新的冒險,周而復始。

于是安納克里昂星才會趕忙派人前來打頭陣,看一看這個小星球是否是一枚軟柿子,任人拿捏。

崔維茲他們,在尋找地球的過程中,也是在進行哲學探討。是保留個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還是追求一個大同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人的意識,包括無機物都聯接在一起,所有人都分享同樣的想法,所有人的力量可以聚集到一起。蓋婭星系,難道是佛的世界嗎?能夠僅僅借著心靈的力量,將宇宙間分布不均的能量,轉換成適當的功。所有人都可以“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思緒瞬間抵達整個銀河系,影響整個銀河系。所有人沒有隱私,起心動念之際,自動分享個人的一切想法、經歷、情緒。對于我來說,并不喜歡這個選擇,個性完全湮沒在集體中,沒有不同、沒有驚喜,有的是日復一日完全規劃好的生命循環。

銀河帝國國旗

謝頓接受審判。大概罪名是制造恐慌,摧毀公眾對帝國政府的信心。

行商:長期以來,行商一直是基地政治霸權的先鋒部隊,在根河外緣遼闊的星域間,他們不斷向外擴張,造常數個月甚至數年才往返端點星一次。行商駕駛的太空船,大多是自己用舊貨拼湊、修理或改裝而成。他們穩行不算高尚,而且個個膽大包天......

先是領土占領再是精神控制(宗教)接下來是利用經濟、資源方面的優勢,一步步趨近于一個以基地為中心的新的銀河帝國的雛形。以上元素也是當今人類社會構成的必然條件,也是政治斗爭中必要的武器與資源。就像人類演化的進程一樣,隨著科技水平認知能力的不斷上升,每一次危機化解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得不承認再宏大的科學幻想架構都逃不開影射現實社會的必然。

說來也是巧,此時帝國派來了一位總理大臣道爾文,道爾文的出現于他們而言是一株救命稻草,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還沾沾自喜終于可以嚇退那些不懷好意的人。

男主角:蓋爾·多尼克,數學系博士畢業,居住在邊緣地區辛納克斯行星,在哈里·謝頓去世前兩年與他相識。

哈定顯然是整個端點星高層里最清醒的人,他直言詢問這名代表的真實來意。

當哈定將事實真相擺在這群可憐蟲面前時,他們還不愿相信,面對這群滿腦子只有百科全書的老頑固,哈定無奈又氣憤,然而他們被百科全書浸淫多年,早已聽不進任何其他的諫言。

《人類簡史》中說過,科幻中描述的許多外星人和未來人并不真實,只是設定是外星人和未來人的現代地球人而已。他們有著看似先進的背景,但還是使用這顆與數萬年前原始人同等智力的大腦。如果我們把原始人的孩子帶到現在,把他們養大,那么我們不會比他們優秀多少。通讀《基地》,我非常贊同《人類簡史》的這一觀點,文學對其他形式的描述只是描述我們自身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別當科幻看了。就當成是個龐大的帝國衰落后的重新崛起。當然崛起的不再是同一個王朝。

行商:長期以來,行商一直是基地政治霸權的先鋒部隊,在根河外緣遼闊的星域間,他們不斷向外擴張,造常數個月甚至數年才往返端點星一次。行商駕駛的太空船,大多是自己用舊貨拼湊、修理或改裝而成。他們穩行不算高尚,而且個個膽大包天......

皮翰納等人就是這類沉睡不醒的人,對于安納克里昂的示威他們仍舊熟視無睹,繼續將百科全書奉為圭臬,還指望著帝國會來庇護他們。

由于作品發表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所以蓋爾多尼克入關的時候,還是人工蓋章,不過在之后的前傳《我·機器人》中其實也有交代,銀河帝國之所以沒有邁入人工智能泛濫的時代,是因為一次機器人覺醒引發的重大事故。

就在大家各執己見,討論不出結果時,其中一位編者法拉說了一件事讓場面瞬間冷靜了下來:六天后穹窿即將開啟,屆時謝頓的影像將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