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物語龍先生(龍之物語推薦)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龍之物語龍先生,以及龍之物語推薦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收獲頗多的生涯初期 - 中山龍訪談(上)

作者:lll/Anitama 封面來源:中山龍

中山龍,1990年出生,年輕代數碼作畫代表人物,參與過《夜櫻四重奏》、《元氣囝仔》、《夜之小雙俠》(道具設計、關鍵原畫、副人物設計)、《超時空要塞Δ》(主要原畫),最近負責了《GAMERS!》OP、《龍王的工作》OP和《黑色四葉草》ED的分鏡演出工作。

本屆Comiday成都同人祭邀請到藤井慎吾和中山龍兩位原畫來中國參加活動,Anitama借此機會對兩位進行了簡短的采訪,以下是訪談內容,非常感謝Comiday提供的采訪機會。

——做動畫的契機是什么?

中山:大學時同年級里面有一位叫榎戶(榎戶駿,《Fate/Apocrypha》動作作畫監督)和一位叫大川(大川貴大,《偶像活動STARS!》作畫監督)的,這兩人對作畫非常有興趣,我在進大學和這兩個人聊天之前,雖然喜歡看動畫,但是完全沒有作畫和動畫原畫師的概念。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

中山:我本來是以漫畫家為目標的,但是慢慢發現自己完全沒有做漫畫家的才能。我的父親是做家具的,也會做家具的設計,我對此也有興趣,所以大學選擇的是美術大學的設計專業,打算以后做平面設計這樣的工作。而榎戶和大川兩人是動畫專業的,經常能看到動畫專業的兩人津津有味地討論作畫,看著他們討論才知道動畫是人用手一筆一筆畫出來(笑)。剛好那個時候對插畫也有興趣,問了同學得知現在能用數位板在電腦上畫,于是自己也買了一個數位板。4月大學開學,8月暑假買的也就在那時開始畫的。

——具體是哪年呢?

中山:2008年吧。不過那時候也還沒想去做動畫,畫的主要是插畫。每次Comic Market都有畫同人本,也有畫一些插畫放在網上,結果大三的時候就有動畫的工作找過來,問我能不能畫原畫,當時我也有興趣,也就試了一下,感覺非常非常難,覺得如果真要入行必須先進動畫公司,做中割動畫一步一步學,所以畢業之后就去了Gainax。

——關注作畫之后喜歡的原畫師嗎?

中山:田中宏紀先生。大學時有部《鐵腕巴迪 DECODE》,當時就開始去分辨原畫,通過看片尾原畫表,一個一個去記人名,算是第一次對作畫感興趣。之前只是普通的御宅一樣眼光停留在動畫的人物可愛啊,劇情有趣的程度,所以完全和榎戶和大川搭不上話(笑),他們就在談論這個部分是誰作畫的,而我還在關注角色可愛聲優是誰什么的,他們對此就完全不關心。不過后來慢慢發現田中宏紀先生的作畫我好像也能認出來,“這個我好像也能認啊”(笑),感覺有點入門了,就從那時候開始的。

《鐵腕巴迪 DECODE》及第二季《鐵腕巴迪 DECODE:02》有很多戰斗場景使用數碼作畫,當時的數碼作畫代表人物都有參與,不過也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數碼作畫“崩”的印象。

——后來是怎么選擇Gainax的呢?

中山:其實快畢業的時候有認識一個漫畫雜志《Jump Square》的編輯,他問我要不要畫漫畫,因為我畢業作品就是漫畫,同時那時候時不時接一點動畫的工作,也有點想進入動畫行業,做設計方面的心思也有,所以當時在三者之間猶豫了很久,結果畢業之后還沒找到工作(笑)。那時候就有點心急了,當時認識一位叫吉邊尚希(參與神風動畫作品比較多的原畫師)的原畫,關系比較好,時不時有幫他做一點活,不過畢業之后馬上做自由原畫不太合適,而就職時期當時也已經錯過了,因為那時候已經畢業了兩三個月了,所以就得找全年都在招人的動畫公司了。而Gainax就是全年都在招人的,而且位置離家還不遠,我《天元突破》和《EVA》也是很喜歡的,所以感覺只有這一個選擇了(笑)。然后把自己的插畫和簡歷裝好寄過去了,然后就通過了。

——一次性就過了?

中山:是,就只投了Gainax,并沒有去應聘其它公司。四月畢業的,稍微打工打了兩個月,六月就去Gainax了,之后在Gainax待了四個月,十月又去了龍之子。因為當時澤良輔(經常使用網名りょーちも來記名,直譯ryotimo,《夜櫻四重奏 花之歌》監督,不斷在動畫業界中推廣數碼作畫,也是《鐵腕巴迪 DECODE》的人物設計和總作畫監督)先生在龍之子想組一個數碼作畫班做《夜櫻四重奏 花之歌》(采訪中就簡稱為《夜櫻四重奏》了),在招募年輕的數碼作畫人員。

——在Gainax學了哪些東西呢?

中山:在Gainax教我的人很好心,嚴格的部分也有。在此之前雖然有做過設計什么的,但基本沒有用鉛筆在紙上作畫的經歷,所以一開始線畫得不干凈,連線連得不好,線條畫偏都是經常出現的,一個月后就慢慢開始入門了,也能看出之前的問題,“這線太臟了,擦了擦了”之類的(笑),現在看來那四個月還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原畫和動畫是不一樣的工作,論當時四個月對現在工作的影響也是微妙,不過當時在Gainax做了劇場版《魔法少女小圓》和《最強會長黑神》這類,也借此機會了解了做中割動畫的人的感受。

——進入龍之子之后就是一直數碼作畫了吧?

中山:是的。雖然在Gainax上是紙上作業,不過從頭到尾沒有過在紙上畫原畫的經歷。

——在進Gainax之前你也有參與一些原畫工作,當時是啥感受呢?

中山:單純感受到自己畫得真爛(笑)。當時有參與《偽物語》的第六集,但是完全不懂動畫原畫該怎么畫,那些工作真只是讓自己明白水平還遠遠不夠。

——有被作監說什么嗎?

中山:當時卡袋里面夾著一個字條,應該是寫給制作進行的——“這個原畫是完全沒有經驗的吧”,被作監給看穿了(笑)。不過那位作監真是非常好心,留了很多鼓勵的話,將來一定能畫好之類,當時想“啊,還有那么溫柔的人啊”。之后還有《刀劍神域》的第二話,畫了非常糟糕的打戲交了上去,作監非常非常生氣留了字條——“這種水平就別自稱原畫了”,當時看到覺得自己真不行啊,想好好從頭學,也成為去Gainax的契機。

——Gainax之后就是進龍之子開始正式的原畫工作了吧?

中山:在《刀劍神域》中惹禍是在畢業后不久的四月,而進龍之子畫《夜櫻四重奏》第一集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月的時候,我的原畫水平基本沒多少長進,因為之間沒做過原畫,所以被修得很多,不過也學到很多,雖然交上去的東西不怎么樣,不過是賺了很多經驗值。

——在《夜櫻四重奏》收獲很多吧?

中山:因為當時年輕人很多,有澤良輔先生和山下清悟先生教,大家積極性很強,水平也慢慢提高了,而且當時作畫有藤井慎吾先生、松本憲生先生、藤澤研一先生、澤良輔先生、高瀨智章先生,演出有《埃羅芒阿老師》監督的竹下良平先生、作監有谷口宏美女士等等,周圍都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人。很多年輕原畫也是從《夜櫻四重奏》開始,包括我在內,還有榎戶駿、坂詰嵩仁,當時已經作監的川野達朗,還有小笠原真,關弘光,這些人現在都變成很厲害的人了,不過當時大家都是新人,后半雖然大家都很辛苦,不過情緒還是非常高漲的。

凡是提到數碼作畫,就繞不開《夜櫻四重奏 花之歌》這部作品。關聯閱讀山下清悟的訪談。

——《夜櫻四重奏》工期還挺長的,整整花了一年。

中山:現在來看算挺長的。不過第一集的時候新人很多,真是花了很多時間,記得是花了四個月。不停的retake。

——所以學了很多,漲了很多經驗值吧?

中山:雖然學了很多,不過公司的人和監督就…(笑)

(未完待續)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848ab83baab661cb?utm_source=toutiao

制作方身份撲朔迷離,網上基本查不到的《龍之幻想》系列

塞班手游(Java游戲)發展的歷史中,有這樣一個系列,它的名氣或許沒有龍游的《傲視三國》華娛的《喚龍戰記》等游戲這么響亮,可這個系列出色的游戲性足以位列塞班手游排名前三甲;

這個系列的名字就是《龍之幻想》


遠超當代手游的游戲性

首先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個《龍之幻想》系列并非日本Choice Provisions公司基于IOS開發、最后移植到多平臺的那款回合制JRPG“龍之幻想”;

我們要聊的《龍之幻想》系列是基于Java開發,僅提供給塞班手機平臺的ARPG游戲

在當年,系列第一部《龍之幻想-啟示錄》甚至被稱為橫掃日韓、全年下載量超12萬次的白金級大作。

當時想要玩到這款游戲有兩種辦法:一是向移動付費,然后用流量下載;二是通過“寶軟網”等一些網站,用讀卡器將jar安裝包下載到內存卡,再把內存卡放回手機里進行解包。

《龍之幻想-啟示錄》擁有8大場景,168張地圖,200多種道具,競技場、攻城戰、商業技能等完善且龐大的系統,當時的塞班手機幾乎每一個鍵位都有對應功能。

據資料記載,《龍之幻想》一共制作了五部,分別是第一部啟示錄、第二部驚天變、第三部血與冰(就是怪獸叔正在玩的這部)、第四部審判日、第五部新世界。(有發行商注明的只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龍之幻想》系列的適用機型最低適配為諾基亞7610(2004年產),最高適配為諾基亞X3 6700C(2009年產),所以由此推斷本系列五部游戲全都是在04年到09年這段時間里制作并發行的

《龍之幻想》整個系列5部作品都是即時戰斗機制的ARPG,游戲節奏很快,戰斗時攻速跟玩家能把鍵位摁多快掛鉤,你甚至可以在這些零幾年的手游中體驗到“打擊感”

五部游戲均沒有增值內容,想要變強就只有一個辦法——刷刷刷。

據老玩家反應,整個系列最出色的就是第一部,游玩過第一部之后再去玩續作會感覺游戲的整體流暢度大打折扣。

但總體而言,這個塞班時代的系列手游單從游戲性上來說就已經讓許多現在的手游都望塵莫及,哪怕是怪獸叔手中不如第一部的的第三部血與冰都已經給我帶來了無窮樂趣。


堪稱“怪囧”的求證之路

由于塞班時期手游并未獲得太多關注,且當時的互聯網也遠沒有現在發達,所以關于《龍之幻想》這個系列的來龍去脈簡直是撲朔迷離;

怪獸叔歷時48小時幾乎晝夜未眠,才稍微找到了點眉目,但關于這個系列仍然還存在許多疑點。

首先在國內使用百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搜索關鍵字“龍之幻想”幾乎無法獲得相關信息,于是怪獸叔改搜“塞班游戲龍之幻想”

然而即便使用了“塞班游戲龍之幻想”這幾個關鍵字,我們獲得的有用信息依然寥寥無幾,于是怪獸叔決定搜索進入游戲時國產動畫中的開發商logo

在這個過場動畫中,中間的logo是“中國移動手機游戲”,至于旁邊的logo,以怪獸叔多年分辨廠商logo的經驗來看是“Alioth”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首先找到的是一家大連主營互聯網業務的公司“大連阿里奧斯科技咨詢有限公司”,但在查看這家公司的知識產權時,怪獸叔并沒有發現Alioth的商標注冊信息,而查證“Alioth”商標時也并未發現過場動畫中同樣的logo;

不過本著求證精神,怪獸叔還是給阿里奧斯發了郵件,但一直沒有等來回復,于是這條線索就被叔暫時給PASS掉了。

然后怪獸叔開始了在搜索過程中第一次被誤導

或許曾經“上海天游”(《街頭籃球》發行商)也代理過《龍之幻想》系列,所以有一些玩家認為這個系列是天游制作的,結果怪獸叔去碰了個灰頭土臉......

國內網站找不到,怪獸叔接下來就只能通過科學上網去外面看看;

接下來,關于“Alioth”首先被檢索到的是“香港奧矩”,隸屬于北京奧矩,僅在2019年上線過一款《戰場英雄物語》,并且這個北京奧矩的成立時間是2016年,顯然不符合要求,PASS。

既然“Alioth”沒有怪獸叔想要的答案,那么叔再次把目光鎖定在了游戲的ID上——《龍之幻想》。

由于怪獸叔在手機上玩到的是第三部血與冰,所以當時思維被局限在了其中,多次嘗試搜索“Dragon fantasy”“Dragon fantasy 3”,還是只找到了一些碎片化信息,那些網站都沒有標注開發商到底是誰。

外網多次碰壁的怪獸叔不得不重新回到國內網站再次檢索,這一次,叔還是選擇繼續尋找“Alioth”的相關內容

不得不說,你永遠可以相信(但不能完全相信)貼吧和論壇,偶然間怪獸叔從一個帖子中有看到“韓國玉品”這幾個字樣;結合游戲主界面和的“玉品”,叔認定這是一條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實際上,阿里奧斯當時代理了很多韓國的游戲,所以有部分玩家誤以為“Alioth”是韓國的廠商。

雖然尋找方向是錯誤的,但叔還是靠著“韓國玉品”順藤摸瓜找到了我真正應該搜索的關鍵詞“龍之幻想 玉品”

最終在叔的不斷努力下,我們終于搞清了這個《龍之幻想》系列的開發商到底是誰!

沒想到兜了一大圈,最終怪獸叔查到的信息是這樣的:《龍之幻想-啟示錄》,發行商深圳市金環天朗,開發商大連阿里奧斯科技,龍之幻想系列共五部,此作為第一部,并且有發行商注明的只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就在怪獸叔感嘆這趟求證之路終于告一段落的同時,幾個疑問一直環繞在我心頭:

首先,既然阿里奧斯是《龍之幻想》系列的開發商,那為什么游戲的主界面中會顯示游戲是“正版引進”的?

其次,按理說1000萬注冊資本的阿里奧斯并不算小公司,為什么國內外的塞班游戲下載網站都沒有在制作人一欄中幫他們署名?

最讓怪獸叔費解的就是那個怎么找都找不到的“Alioth”logo(商標)。

不過本趟求證之旅已極為不易,能找到這個系列的源頭都算是叔運氣好了,至于《龍之幻想》的開發商到底是不是大連阿里奧斯,可能只有得到他們的回復才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