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鎖屏z懸掛蟹b主題與csgo鎖屏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9月30日,理想汽車旗下第三款車型理想L8(詢底價|查參配)正式上市,和此前理想只有一款車型不同,這次新車共有兩款配置車型,分別為理想L8Pro和理想L8 Max,售價為35.98-39.98萬元。

新車上市前后,網友的討論非常熱烈,大家對于新車上市權益、配置、交付等方面都有不少疑問。另外,Pro版和Max版所搭載的智能空間、智能駕駛系統都有不同,不熟悉的話可能會感到凌亂,本文收集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網友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理想L8官方指導價

理想L8官方指導價
車型售價(萬元)
理想L8 Pro35.98
理想L8 Max39.98

網友關心問題Q&A

交付日程/用戶權益/訂購指南

@汽車發燒友012020:請問L8啥時候能交付呢?有車看了嗎?

理想L8已于9月30日發布并開啟定購,2022年10月31日前定購的用戶可享限時定購權益。十一期間,理想L8展車將陸續到達全國零售中心,11月開啟交付。

理想L8 Pro和理想L8 Max按照定購時間順序安排生產,并在預計交付時間內交付。

理想L8 Max將于11月上旬開啟交付,理想L8 Pro將于11月下旬開啟交付。

(受配置和提車城市等因素影響,部分定單的交付順序可能會略有差異。)

(購車流程)

對于心急想快點體驗理想L8的消費者,2022年10月1日至10月12日,理想L8展車將陸續抵達理想汽車全國119城,275家零售中心。您可線上報名參與產品靜態體驗,報名渠道依然是理想汽車官網、購車App、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提交報名信息成功后,將會有產品專家致電您,為您預約具體到店體驗時間。

@Red_Devil:在哪訂車?

買家有5種定購途徑:理想汽車官網(進入官網,首頁點擊“立即定購”)、理想汽車App:(下載并打開最新版本,在“購車”頁面點擊“立即定購”)、理想汽車微信公眾號(進入公眾號點擊“我要購車”)、理想汽車微信小程序(進入小程序點擊“購車”)。

(理想汽車App界面)

個人訂購規則:

- 定購金額:5,000元

- 定購方式:定購用戶進入“購車”頁面,選擇車輛配置,填寫定購信息并支付5,000元定金完成定購。

- 支付方式:支持微信/支付寶/零售中心POS機支付。

- 退定規則:支付定金后24小時內可以修改配置或取消定單;24小時后定單將鎖定,不可修改配置或取消定單。

(考慮到理想L8展車將在2022年10月1日-10月12日陸續到店,部分定購用戶在靜態體驗后有修改配置的需求,對于2022年10月15日前的定購用戶可以在10月15日前聯系交付專家進行車輛配置更改,并且不影響排產和交付順序。)

@唔該一碟干炒牛河:現在購車,有什么福利嗎?

目前理想L8有一個限時定購權益,包括5,000元選配基金。另外,2022年9月30日-10月31日定購理想L8 Pro和理想L8 Max的用戶,若選配外觀特別版顏色車漆、21英寸輪轂或電動踏板,可享5,000元選配基金抵扣。(5,000元選配基金權益的截止日期為2022年10月31日。)

對于復購理想的車主,2020款理想ONE首任車主復購理想L8,享10,000元購車減免。2021款理想ONE/理想L9首任車主復購理想L8,享30,000積分。對于復購權益的須知內容和條件,有需要的人士也不妨進入理想汽車App里面查看具體條目。

車型個性化選項

@Lala_land:有哪些車色和內飾顏色可選呀?要加錢嗎?

理想L8標配金色、銀色、灰色、黑色四個標準顏色的金屬漆,以及三個特別版車漆:紫色特別版珍珠漆、綠色特別版珍珠漆和藍色特別版冷光漆(選裝價格1萬元)。內飾提供黑白雙色內飾、黑咖雙色內飾和黑橙雙色內飾三種風格可選擇。輪轂方面,共有20英寸和21英寸輪轂兩個尺寸,并提供銀灰雙色輪轂和黑灰雙色輪轂兩種風格可供選擇,其中,21英寸輪轂選裝價格也為1萬元。

(不同車漆顏色實拍效果)

(為了便于身材較小的乘員上下車,買家也可以選裝電動踏板,選裝價格為1萬元。)

(黑白)

(黑橙)

(黑咖)

理想L8的內飾可選選黑白、黑咖、黑橙三種顏色,均已經包含在價格內,無須額外掏錢。

理想車型區分與定位

@一個話癆:聽說又有輛L7?和L8 L9又有什么不同呀,有點亂了

這次L8的推出,接替了首款車型理想ONE,從此,理想旗下的車型都以L開頭,并劃分為以下產品矩陣:

理想L9:家庭智能旗艦六座SUV(全尺寸,45.98萬元);

理想L8:家庭智能豪華六座SUV(中大型,35.98-39.98萬元);

理想L7:家庭智能旗艦五座SUV(中大型,33.98-37.98萬元);

理想L6:家庭智能豪華五座SUV(中型,30萬以內)。

(理想L9)

(理想L8)

(理想L7)

這次L8上市發布會上,作為“One more thing”的驚喜,理想還帶來了此前從來沒有實車曝光過的理想L7。尺寸比L8再小一點點,定位為“家庭智能旗艦五座SUV”,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大五座SUV”,第三排側窗明顯可見比前兩者小多,前后線條也更為硬朗,甚至還當場公布了售價為33.98萬元-37.98萬元,動作可謂極其迅速。

(理想L7內飾)

理想L7采用了與理想L9、理想L8一樣的全新四驅增程電動系統和理想魔毯空氣懸架,CLTC綜合續航里程同樣能達到1315公里。另外,理想L7提供了Pro和Max兩個版本,產品布局和對應的硬件也基本與L8一致。

理想L7即日起接受預定,我們最快能在11月廣州車展看到實車,2023年2月開始試駕、2023年2月底開啟交付,屆時我們也會為大家作詳盡的跟蹤報道。

與L9 Max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mb34007520:和L9比起來有什么不同?看上去好像啊,就是縮小版嗎?

理想L8完全延續了L9的設計元素,包括內飾也近乎一致,說它是縮小版也不為過。外觀上的差異,主要從側面輪廓和車尾來看,由于L8車身軸距更短,整車比例會更加緊致和諧,視覺上沒有L9那么龐大笨重,而車尾的牌照框也從L9的尾門位置下移到保險杠。

內飾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屏幕材質從OLED變成LCD,第二排取消了腿托、小桌板、冰箱,除此之外,豪華舒適性配置、座椅調節功能等幾乎和L9一樣。

L8 Pro和L8 Max的區別

@齋啡加奶:L8 Pro和Max有什么不同?像iPhone那樣區分嗎?

理想L8根據車型等級劃分出了SS Pro和SS Max兩種智能空間。簡單來講,相對入門的L8 Pro搭載了SS Pro智能空間,取消了后排頂部娛樂屏,并采用一塊高通8155芯片,配合12G內存和128G存儲器,音響系統為19揚聲器。

L8 Max則為高配版本,擁有SS Max智能空間,配置上基本與理想L9看齊,擁有五屏三維空間交互,后排乘客可享有15.7英寸LCD電動折疊屏幕,音響也升級為21揚聲器。芯片采用高通雙8155旗艦芯片,配合24G內存和256存儲器,為駕駛、AI、軟件和娛樂提供更為強悍的計算能力。

(理想L8 Pro和L8 Max的硬件差別)

至于兩者相同的部分,除了前排屏幕參數之外,理想L8 Pro和Max均支持六音區理想同學,全車擁有6個數字硅麥,采用全新的空間定位算法,實現六音區獨立對話。第三排的乘客也可以喚醒理想同學,并獨立控制各自的空調和閱讀燈。此外,通過分音區技術,對無效語音進行抑制,理想同學的響應更快更精準,能聽懂更多指令。

(理想L8標配100項豪華配置)

內飾/車機配置

@leung哥哥:L8的車機界面怎樣?

座椅配置/乘坐空間

@愛回家的大小姐:座椅空間怎樣?L9太大了,想看看L8合不合適

理想L8的三排座椅全部為電動調節并帶加熱功能,第一排、第二排座椅標配通風和腰部按摩功能,而且每個座椅都配備豪華舒適軟枕。此外,全電動方向盤配合座椅迎賓功能,還可以為駕駛員提供更舒適的上下車體驗。

座椅方面,理想L8的座椅采用了3D舒適海綿和Nappa真皮材質,座椅造型根據中國用戶的身體模型開發,造型非常貼合身體,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舒適的乘坐體驗。

車廂儲物空間

@三杯檸檬茶一杯走奶:儲物空間多嗎?每次出遠門好忙亂,想車子多點放東西的地方。

動力續航

@Let_It_Go:動力和續航怎樣,也跟L9一樣?

理想L8搭載全新自研自產的新一代1.5T四缸增程器,采用深度米勒循環,增程器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0.5%。油箱可用容積增至65L,CLTC綜合續航能力達1315km,WLTC綜合續航能力超過了1100公里,CLTC熱機油耗僅為5.9L/100km。理想L8采用智能四驅系統,前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30kW,后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總功率達到330kW,扭矩達到620N·m,0-100km/h加速時間為5.5s。電池組總電量達42.8kWh,WLTC純電續航里程175公里(CLTC純電續航里程210公里)。

(理想L8標配了理想魔毯空氣懸架底盤系統。前雙叉臂懸掛和后五連桿懸掛,配合智能空氣彈簧和毫秒級響應的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提供了旗艦級的駕駛和乘坐舒適性。)

此外,理想L8的增程電動系統具備對外放電功能,車內1個1100瓦的220伏標準電源接口和車外1個3500瓦的供電接口。

Pro和Max兩套智能駕駛系統

@獎門人Super!:Pro和Max的智能駕駛有很大不同嗎?

智能駕駛系統上,理想L8 Pro將標配理想AD Pro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并將成為全球首個采用國產智能駕駛芯片地平線征程5的車型,總算力為128TOPS。感知原件包括:1顆800萬像素前視攝像頭、4顆200萬像素側視攝像頭、4顆200萬像素環視攝像頭、1顆200萬像素后視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

理想AD Pro采用純視覺方案,感知、決策、控制和算法全部自主研發,并標配高速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理想L8 Max則標配理想AD Max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理想AD Max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所搭載的雙英偉達Orin-X算力芯片,總算力達到508TOPS,能實時高效地處理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超聲波傳感器的融合信號。雙處理器互為算力冗余,使智能駕駛系統運行更穩定,未來該套系統將實現全場景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具體來講,L8身上的ADMAX的配置可以參考L9MAX的輔助駕駛硬件配置,包括1個128線激光雷達、11顆攝像頭(2顆800萬像素前視+4顆800萬像素側視+4顆200萬像素環視+1顆200萬像素后視),同時配置了獨立的高精度定位模塊。

更多關于理想L8的原創內容:

圖文實拍解析:

《即將接替理想ONE破萬銷量?靜態解讀理想L8》

編輯點評

這次理想汽車一次過推出L8、L7兩款新車,還有全新車型矩陣,連內飾豪華程度、智能配置等等都在向旗艦級的L9看齊,發布會結束后,無論的各路媒體還是網友都大呼“卷得不行”。從理想ONE推出以來,理想汽車就緊緊抓住“家庭”、“奶爸”、“帶娃”等大部分國人購車時非常重視的關鍵詞,成功憑借一款車型足以躋身三大新勢力行列,威力可謂相當強大。如今短短數月之內帶來三款新產品,往后能否延續理想ONE的銷量神話?競爭對手們又會如何應對?小編只想講,“戰況”確實精彩。(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楊嘉臻)

“砰!”子彈擊中腦袋后發出一聲脆響,敵人應聲倒地。“叮!”一次完美的招架聲傳來,然后你向敵人發起反擊。“劈啪!”戰利品寶箱被打開,露出光彩奪目的道具……電子游戲已經能非常準確地重現上述現象,原因是它們對玩家非常有吸引力,開發商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耐心打磨。

然而在現代游戲中,它們出現的次數遠遠不如玩家與游戲之間更為平凡的互動。許多團隊花了大把時間設計那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元素,而在眾多無人贊頌的元素中,恐怕沒有比梯子這件物品更邊緣化的了。

隨著小島秀夫作品《死亡擱淺》面世,或許我們應該來聊一聊為什么游戲里的梯子經常被忽視。

在《死亡擱淺》中,由于角色需要在復雜地形中艱難跋涉,梯子顯得非常重要。玩家不但要借助梯子爬坡上坎,還能用它跨過峽谷或者安全地穿越急流。另外,由于你建造的設施可以被其他玩家使用——他們可以“點贊”,提升設施等級——《死亡擱淺》比任何一款游戲都更能鼓勵玩家在建造梯子時發揮創造力,并彼此協作。

盡管如此,還請各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電子游戲的歷史上,哪款梯子最經典?某些鐵桿玩家也許會在一款游戲的Reddit頁面評價這類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在大多數時候,如果某位作者在一篇1200字的評測中提到梯子,通常都不會贊揚它。從本質上講,梯子就像一個完美的喻體,表明電子游戲仍然不清楚該如何描繪現實中的平凡細節。

早在2D時代,《大金剛》《漢堡時代》(Burger Time)等經典街機游戲就會使用簡單的梯子,讓玩家在廣闊的開放區域走動。實現這樣的機制相對簡單,因為開發者只需要創造幾個新的精靈圖,以支持主角的攀爬“動畫”和梯子本身。

但在過去30年里,隨著游戲逐漸逼近現實世界,為玩家提供“沉浸式”體驗,與梯子之類的日常用品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第一人稱射擊于上世紀90年代初興起,在當時,電腦游戲還很難表現垂直的概念。例如,《德軍總部3D》中的關卡都是平坦長廊,“電梯”則被用作出口——沒有實際用途,當玩家進入電梯后,屏幕內就會出現下一關的加載頁面。

1993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毀滅戰士》終于引入了樓梯,1996年發售的首款3D FPS游戲《雷神之錘》也這樣做了,不過地圖設計師并沒有打造一個全新的向上移動對象,而是采用了聰明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FPS早期,梯子完全是一種技術上的創新。”FPS地圖設計師和Mod作者布雷德曼(Breadman)說,“如果你觀察那些基于Quake引擎及衍生工具開發的老游戲,就會留意到設計師經常利用傳送器、升降機和樓梯來提升玩家的位置。”

“那個年代的開發者如果想設計梯子,往往需要克服技術挑戰,所以它們在游戲里很少見。《毀滅戰士》偶爾會讓玩家爬爬梯子,做成了非常小的臺階,基本上相當于將樓梯給壓扁了……很明顯,開發者確實有這方面的想法,只不過似乎沒有找到實現的好辦法。”

布雷德曼很了解游戲里的梯子,自從FPS《半條命》于1998年發售以來,他一直在用GoldSrc引擎制作Mod。與《雷神之錘》等作品相比,在《半條命》中,主角跳過板箱和爬梯子的動作讓人感覺更流暢,但仍然有缺陷:速度太快,動作太卡通化,你甚至可以在攀爬的同時使用雙手武器開火……這些奇怪特征挺有趣,不過其中一項令人特別惱火。如果你想爬下梯子,就要掌握高超技巧,稍有不慎就會失足死亡。

通過在《反恐精英》中幾十個小時的游玩,我終于完善了自己“信仰之躍”的技術:從梯子往下跳,轉身,然后在即將落地前一刻再次抓住它。這套動作有點反直覺,但在游戲里很有用。

布雷德曼指出,雖然許多人覺得《半條命》和系列續作對玩家攀爬動作的要求太苛刻,但當代游戲也沒有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帶來了新的麻煩。根據他的說法,當代游戲中有兩種主要類型的梯子:一種允許你上下“游走”,同時執行其他動作;另一種則會將你的角色與一段預先制作的動畫“鎖定”。雖然動畫的視覺效果顯得更逼真,但角色攀爬的速度會受影響,長梯的攀爬過程很容易令人覺得無聊。

“《F.E.A.R》使用了鎖定動畫的梯子,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真實感。但在另外一些游戲中,玩家爬梯子時非常脆弱。比如在《DayZ》里,如果你想安全地殺死某人,就可以等他爬梯子。”

喬·達科斯塔(Joe Dykstra)是Rockstar的一位關卡設計師,在他看來,圍繞梯子的歷史問題反映了3A游戲的一個更大短板:大部分3A游戲不會著重使用梯子,只有那些輕量級的獨立游戲才會嘗試將梯子用作點睛之筆。

達科斯塔舉了個例子。獨立RPG游戲《LISA》中有這樣一幕插曲:一個標識牌告訴玩家,上面有“非常重要”的東西,而玩家需要連續攀爬繩索兩分鐘才能到達頂部。在整個過程中,你甚至不能跳繩自殺……雖然設計師和美術師們努力確保攀爬的動畫具有真實感和個性,但這些平凡的動作仍然會讓人覺得無聊。

《LISA》中永無止盡的繩梯

“這會導致玩家動作被緩慢的場景打斷,你需要在角色攀爬時等待很久,中間幾乎沒有任何操作。就梯子設計而言,游戲行業的最大改進是讓玩家能更容易地進入或拆卸它們,在這方面的響應速度比老游戲快多了。”

達科斯塔認為,不同游戲應當采用凸顯自身優勢的方式來設計梯子,而非一味使用已經成為行業慣例的“動畫鎖定”。例如,雖然《反恐精英:全球攻勢》中玩家飛檐走壁的動作被批評不夠“寫實”,但它很適合游戲本身的風格。“這是開發人員的明智選擇,因為與實現高逼真度相比,競技射擊游戲需要優先保證玩家的操作簡單、清晰。”

事實確實如此。在高成本游戲作品中,雖然梯子等平凡事物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細節,但若運用得當,它們可能會對游戲玩法產生巨大影響。達科斯塔曾使用Source引擎制作Mod,他在自制僵尸地圖中非常注重擺放梯子的位置,知道幸存者很可能會利用它們。而在策略游戲,例如Firefly Studios制作的“城堡模擬”系列《要塞》(Stronghold)中,“云梯手”等特殊單位可以利用工具爬上敵人的墻,所以對這些單位的功能設計就會影響游戲的平衡性。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梯子是一個過渡的地方。”Firefly設計師西蒙·布拉德布里(Simon Bradbury)表示,“通行規則在這里并不適用,需要額外花工夫打造基本的游戲體驗。所以你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開發者往往不會在這一領域投入足夠的精力,如果他們真的頻繁使用梯子,反而有可能大大減緩游戲節奏,導致玩家不滿。”

達科斯塔總結說:“電子游戲之所以難以實現玩家與梯子等類似物體的復雜、具體的交互,原因是這些交互都非常細小,不太容易讓人注意。當你在現實生活中攀爬梯子時,你需要集中注意力……然而在大部分游戲中,這些細微的細節并不存在,因為玩家覺得系統能自動完成,它們遠不如游戲的核心玩法循環重要。”

雖然《死亡擱淺》存在一些缺陷,但它是一款為數不多的要求玩家對步行、攀爬等基本交互進行微管理的游戲之一。這是一個注定會引發意見分歧的決定,卻也讓人更能理解電子游戲為何如此獨特——在游戲中,我們往往會忘記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繁瑣細節。

所以,當你下一次看到主角花30秒爬梯子時,想想游戲背后的設計師吧:在電子游戲中,實現這一幕簡直就是個奇跡。

本文編譯自:egmnow.com

原文標題:《Video Game Ladders Suck. Here's Why that Matters》

原作者:STEVEN T. WRIGHT